国重研计划“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高分子”板块项目专家莅临产业创新中心调研

4月26-27日,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高分子”板块项目群启动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21世纪中心)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陈勇院士、四川大学王玉忠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和西安交通大学张立群院士等专家,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马强一级调研员,21世纪中心陈其针副主任及全球处相关同志,华南理工大学徐向民副校长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应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简称“产业创新中心”)的邀请,部分与会专家前往产业创新中心进行调研,详细了解产业创新中心在循环经济技术与装备方面的研究成果。
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吴博向专家组详细介绍了中心的发展历程、研究方向和未来规划。他介绍道,产业创新中心已主导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开发出再生塑料鉴别、生物基和化学回收耦合和减碳零碳负碳等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并自主研发了自动化检测系统,进一步保障塑料循环应用的安全性。同时,他强调,产业创新中心已建成“小核心大网络1+N的创新生态圈”,通过这种模式,产业创新中心不仅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关键技术的研发,还能够与生态圈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推动这些循环经济关键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专家们对产业创新中心在推动高分子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认为,产业创新中心的研究成果对于解决当前塑料污染问题、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包括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交流合作、拓宽技术应用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
返回列表
相关动态

科研进展 | 废弃棉织物高值化利用新突破:创新中心联合四川大学开发出用于高性能电磁波吸收的多孔碳球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时尚产业快速更迭,纤维消费量持续攀升。预计到2050年,全球纤维消费量将增至1.6亿吨。在各类纺织纤维中,作为天然纤维代表的棉花是纺织业最常用的原材料之一,消费量仅次于聚酯纤维。因此废旧棉织物(WCF)已成为纺织废料的主要组分,约占废弃纺织品总量的24%。高效回收利用WCF对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具有紧迫性。
弘扬科学家精神!广州科学家故事展揭幕,国高材吴博博士受聘市科学家精神宣讲团
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7月13日,由广州市科协举办的广州科学家故事展开展仪式暨科学家精神报告会活动在广州青少年科技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硕贤以“文理兼修,拓荒创新”为题进行分享。来自市直各单位的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代表和广州、梅州等地的师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共同感受科学家精神,汲取科学家故事的力量。
聚焦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环,共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创新中心总经理受邀参加“中国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并分享报告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高分子材料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石,涉及到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体量甚至逐渐超越金属材料,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然而,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大量使用,其回收循环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
科研进展 | 创新中心联合四川大学开发出具有卓越防火安全性的隔热轻质常压干燥生物基气凝胶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持续攀升与化石燃料储备锐减,能源问题日益严峻。全球建筑能耗中超过40%用于维持舒适室内环境的供暖与制冷,由此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采用隔热材料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遏制能耗增长具有关键作用。作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评选的"2022年度化学十大新兴技术",气凝胶凭借其微孔结构与轻质特性,在隔热性能上远超现有商用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及玻璃/岩棉等材料。生物基气凝胶因其原料丰富、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及经济成本等优势,成为替代不可再生石油基泡沫材料的理想选择。然而,如何在轻质化的同时实现可靠的防火耐热性、低热/烟释放量以及机械耐久性的平衡,仍是生物基气凝胶研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