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变应力下的疲劳寿命预估方法

2024-11-04

机械上有许多零件在工作时承受着随时间变化的应力,这种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称为交变应力。例如,内燃机的连杆等受交变载荷而产生的应力、传动轴上各点因转动而产生的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等。可以说绝大多数机械零件都是处于交变应力状态下工作的。习惯上将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产生的破坏称为疲劳破坏。据估计,所有构件失效中,有 80%以上是属于疲劳破坏。


各类型交变应力


技术分享 | 碳纤维复合材料剪切疲劳试验研究方法

技术研究|应力和加载频率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实践表明,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破坏形式与静载荷下全然不同。在交变应力下,虽然最大应力低于屈服极限,但在长期重复之后,也会突然断裂。即使是塑性较好的材料,断裂前也没有明显地塑性变形。这种现象习惯上称为疲劳破坏。


对疲劳破坏的一般解释是:由于构件的形状和材料不均匀等原因,构件某一区域的应力特别高。在长期交变应力作用下,在上述应力特别高的区域,逐步形成微观裂纹。裂纹的尖端处存在严重应力集中,促使裂纹逐渐扩展,由微观变为宏观。裂纹尖端一般处于三向拉伸应力状态下,不易出现塑性变形。当裂纹逐步扩展到一定限度时,便可能骤然迅速扩展,使物件截面严重削弱,最后沿严重削弱了的截面发生突然脆性断裂。

显微镜下的金属裂纹


疲劳曲线,即材料的S-N曲线,是材料所承受的应力幅水平与该应力幅下发生疲劳破坏时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的关系曲线(如下图)。一般来说,材料所承受的循环载荷的应力幅越小,到发生疲劳破裂时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越多。对于钢材等金属,当应力幅降至某一临界点时,S-N曲线就会变为水平,它表明该材料可以承受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会发生断裂,该点的应力就被称为疲劳极限(一般我们会以10^7作为疲劳极限的参考循环周期)。

材料的S-N曲线


既然这样,是不是有了材料的S-N曲线,就可以通过应力直接判断其疲劳寿命?当然没有那么简单,前面我们说的S-N曲线是使用标准光滑试样,在对称循环应力下测试得到的结果曲线,但实际工况下,材料不仅尺寸、形状和表面情况是各式各样的,就连所受的应力肯定也是复杂多变的。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平均应力的影响。S-N曲线是平均应力σm=0测试得到的结果,那如果σm≠0,又会对疲劳寿命带来什么影响呢?分两种情况:


平均应力σm<0,即应力比r<-1,材料整体受压缩平均应力,有利于疲劳裂纹的闭合;

平均应力σm>0,即应力比r>-1,材料整体受拉伸平均应力,疲劳裂纹更容易扩展,会降低材料的疲劳寿命;

应力比对材料S-N曲线的影响


通过上图,可以发现在指定N1的循环寿命下,当应力比r提高时,或者说,当材料整体向受拉平均应力转变时,应力幅值就会下降;同样的道理,在指定应力幅S1时,随着应力比的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也会下降:

表示平均应力影响的疲劳极限曲线(Haigh曲线图)


因此可以发现不同的应力比,材料实际的S-N曲线也会不同,那为了利用S-N曲线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在实际工程中通常会进行平均应力修正,也就是按照疲劳寿命相等的原则,将平均应力不为零时的应力幅值等效为平均应力为0的应力幅值,然后借助对称循环应力条件下测得的S-N曲线来计算非对称循环应力时的疲劳寿命。


常见的方法是采取对平均应力进行校正。平均应力校正不需要多条SN曲线,也不需要在SN曲线之间进行插值,其方法是将应力循环转换为平均应力为零的等效应力循环。转换后的应力循环必须仍然包含相同的疲劳损伤潜力。这样,只需获得一条平均应力为零的SN曲线即可计算疲劳损伤。

在上图中,是均值为正的应力循环被转换为均值为零的高幅值交变应力循环的示意图。如果我们只考虑应力幅,而忽略平均应力,显然上图右侧的循环会累积更多的损伤,下图是忽略平均应力时两个应力循环所造成的损伤累积比较。

对于纯拉伸载荷谱,平均应力修正(红色)的累积损伤比没有平均应力修正(绿色)的大得多。当然,如果载荷谱中所有循环都是零平均应力,那么两者之间就没有差异了。那么如何将平均应力不为零的载荷谱进行修正以得到正确的等效疲劳损伤呢?这里我们需要用到Goodman-Haigh图。这个图相信做疲劳分析的你都比较熟悉了。

我们将应力循环的交变幅值和平均应力幅值绘制在Goodman-Haigh图上,如下图所示。纵坐标为应力幅,横坐标为平均应力。根据这两个值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坐标点(标记为X)。下图左上角为一纯拉伸应力,因此该点落在了Goodman-Haigh图的右侧(第一象限)。

接下来,将材料的疲劳极限(endurance limit)和抗拉强度(ultimate strength)分布在纵坐标和横坐标上标记出来,并将两者连线。如下图中的蓝色实线。

然后,通过前面我们的做的点(标记为X的)作一条和上面蓝色实线平行的一条线,如下图中的蓝色虚线所示。

蓝色虚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即我们修正后的平均应力为零的交变应力的应力幅,可以看出,修正后的交变应力的振幅比原来的循环要大,这是对平均应力的一种补偿。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种情况,纯压应力,如下图所示。同样的方法根据应力幅和平均应力做个点(标记为X),这时点出现在了Goodman-Haigh图的左侧(第二象限)。通过该点,同样做一条和蓝色实线平行的线,如下图中的蓝色虚线所示。蓝色虚线和纵坐标的交点即是修正后的平均应力为零时的应力幅。

从上图中我们也能看出,当存在平均应力为压应力的载荷时,我们获得的修正厚度应力幅变小,从而损伤累积也会减少,疲劳寿命有所提高(压应力的作用)。

可能大家在做修正的时候,会遇到如下图所示的情况。通过X点作的线和纵坐标的交点落在了负值区域。

这时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投影、作平行线的方法。具体大家看下图就能明白。

素材来源于网络


疲劳试验服务方案


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可提供全面的复合材料疲劳检测服务,确保您的产品安全耐用。具体测试项目包括:S-N曲线、低周疲劳(LCF)强度、有限寿命疲劳强度、高周疲劳(HCF)强度和疲劳寿命预测等。通过精确测量与数据分析,我们为您提供详细的检测报告与改善建议,确保您的复合材料在各种应用环境下均表现出色。咨询电话:020-66221668



返回列表
相关动态
9月16日实施!5项食品接触材料测定新国标,再生PCR如何应对安全挑战?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 FCM)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监管日趋严格,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5年9月16日,5项GB 31604系列的食品接触材料测定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些新标准不仅为传统食品接触材料提供了更科学的检测依据,也对新兴的消费后再生塑料(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PCR)提出了新的挑战。
塑料冲击强度测试摆锤锤头重量选择方法
在塑料力学性能检测领域,冲击强度是评估材料韧性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塑料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抗冲击能力与安全可靠性。摆锤冲击测试作为测量塑料冲击强度的主流方法,其结果准确性受多重因素制约,而锤头重量(对应摆锤能量)的选择是其中极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环节。
定量核磁表征聚乙烯长链支化结构及开发高性能吹膜树脂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利用定量核磁技术对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标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定量核磁的原理是什么?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何?在材料结构表征中具体如何应用?本文将通过一个双链催化剂来控制聚乙烯中的长链支化度,进而影响材料宏观物理性能的案例,来介绍定量核磁(QNMR)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用聚丙烯基微发泡材料应该更关注熔体粘度还是熔体强度?
在塑料加工领域,熔体粘度和熔体强度是两个至关重要却又常被混淆的核心参数。它们如同塑料加工过程中的"血液"与"骨骼",共同决定着材料的加工行为和最終产品性能。全面理解这两者的本质区别、相互作用以及准确检测方法,对于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开发新材料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熔体粘度与熔体强度的基本概念、在加工中的应用差异、检测技术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协同作用,为塑料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系统性的参考框架。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