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安全新挑战: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绝缘材料的漏电流与击穿特性研究

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如电机、电池、电控系统)以及车身、底盘等部件中,塑料注塑件被广泛使用,包括绝缘材料、连接器、外壳、盖板等。例如,电驱动系统中的绝缘结构件通常采用聚酰胺(PA)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用于高压电池上盖、支架和电机控制器、高压线束连接器等关键部位。
击穿电压作为评价绝缘性能的核心指标,是指制件在强电场作用下,固体电介质丧失电绝缘能力而由绝缘状态突变为良导电状态。导致击穿的最低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如果不能击穿,可以通过评估漏电流值,进行绝缘性能好坏的评价。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重点关注上述电子产品的介电性能,本研究将通过系统化的介电性能测试,建立新能源汽车专用塑料件在复杂工况下的绝缘性能评价方法,为三电系统及线束的结构设计、材料选型和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助力解决行业面临的电气安全隐患问题。 电气强度测试的重要意义在于:监控材料由于收到油污、灰尘、盐雾、老化等因素是否造成的绝缘性能降低、电气强度降低,这对产品,以及使用人员的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 表 1 常温条件下,不同材料,不同厚度样品的泄漏电流测试结果表
返回列表
相关动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全攻略!避开这些坑,数据更精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又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um),是以紫外线-可见光区域(通常200-800 nm)电磁波连续光谱作为光源照射样品,研究物质分子对光吸收的相对强度的方法。物质中的分子或基团,吸收了入射的紫外-可见光能量,电子间能级跃迁产生具有特征性的紫外-可见光谱,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表征化合物的性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化学、材料、生物、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塑料样条的制备条件对力学性能检测准确性的研究
在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过程中,机械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等指标能直观反映材料的力学特性,这些数据直接影响产品设计、工艺优化和质量判定。然而,许多实验室在实际测试中常面临一个共性难题: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差。同一材料、相同测试项目,多次检测数据却差异显著。这种波动不仅延误研发进度,更可能引发质量误判。究其原因,除了设备精度、环境温湿度、人员操作等显性因素,材料自身特性与试样制备过程的隐性影响往往被低估。
深度解读:GB 29743.2-2025《机动车冷却液 第2部分:电动汽车冷却液》
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而言,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空调、电驱与电池三大热管理系统中都可能会应用到冷却液,作为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冷却介质,其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效率与性能,因此冷却液的选型和应用显得十分重要,越来越受到新能源纯电动主机厂的重视
从电子源到成像,详解场发射电镜(FESEM)与扫描电镜(SEM)的区别
在微观世界的研究中,扫描电镜(SEM)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材料表面和内部结构的重要工具。随着技术的进步,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以其卓越的性能,成为了SEM家族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