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研究 | 新型显示高分子材料突围:OLED加速渗透,柔性PI国产替代破局(附:PDF)

2025-09-26

微信图片_2025-09-22_141137_324.png

新型显示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型显示产业作为信息交互的重要端口,已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性支柱产业。


近年来,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新型显示与超高清视频、柔性、传感、印刷电子等技术交叉融合,丰富了新型显示产品体系。光学膜、偏光片、光刻胶、OLED发光材料、柔性PI膜、UTG、量子点膜和扩散板、混晶、掩模版等作为显示行业的关键材料,其技术发展和国产化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微信图片_2025-09-30_145636_768.png


我国的 LCD 产业从“缺芯少屏”走向全球领先,已经取得优势地位;柔性 OLED 技 术正快速追赶,核心竞争力与日俱增;MLED、QLED 等前瞻显示技术与国外基本同处第一 梯队。



微信图片_2025-09-30_145641_382.png


01

新型显示技术的演进方向

方向一:成熟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应用拓展

  1. LCD 技术持续升级,聚焦于提升超广视角、低反射率、高对比度、高刷新率、宽色域及高亮度等关键性能。例如,京东方推出的首款16K超高清110英寸显示屏,将画面细腻度在8K基础上提升了四倍。


  2. OLED 技术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手机领域已实现大规模普及。据势银膜链统计,2023年OLED在手机中的渗透率预计达50.8%,到2026年将突破60%。随着苹果计划在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中采用OLED屏,Omdia预测其在笔电和平板中的渗透率到2028年将增至14%。三星显示(SDC)作为行业利润领先企业,2023年第三季度利润达105.1亿元,主要得益于高端显示产品销量的增长。为保持竞争优势,SDC已逐步退出LCD及低世代OLED产线,转向中大尺寸OLED及无精细金属掩膜板(FMM)型OLED等高端产品的研发,以进一步拓展大尺寸高端显示市场。

方向二:新兴显示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推进

  1. 在AMOLED方面,京东方计划于2026年第四季度实现第8.6代生产线的量产,专注于中尺寸AMOLED面板的开发,采用与现有6代线不同的技术路径,主要面向中高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IT产品。


  2. Micro-LED技术目前在高透明度、可弯曲、窄边框和透光度调节等关键领域已取得进展。天马微电子联合行业成立Micro-LED生态联盟,并建设了涵盖巨量转移至模组组装的完整产线。据Omdia预测,到2028年,全球Micro-LED显示器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较低水平增长至超过1550万片。


  3. MiniLED作为当前LED企业重点布局的过渡性技术,在电视、显示器、车载显示等终端市场的应用日益广泛。2023年多个MiniLED项目陆续投产,技术层面主要依托小尺寸蓝光LED芯片,对光学扩散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4. 量子点电致发光(QLED)印刷显示技术因结合了OLED的色彩表现佳、柔性好和LCD的寿命长、亮度高等优点,被视作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方向。QLED不仅适用于显示领域,还具备成膜面积大、功耗低等特性,有望在绿色照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9-30_145645_380.png

微信图片_2025-09-30_145649_535.png


02

显示功能材料

显示功能材料涵盖液晶材料与OLED发光材料等类别。在液晶显示领域,高性能混合液晶是面板制造的关键材料,由多种单体液晶混合调制而成,其合成工艺复杂、技术门槛高,目前市场主要被德国默克以及日本JNC、DIC等企业占据,其中默克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三家企业合计市场份额超过一半。



微信图片_2025-09-30_145653_488.png

OLED发光材料作为OLED显示技术的核心,包含发光层材料与电荷传输层材料等多种功能材料。以中小尺寸AMOLED为例,其材料体系涉及约15种不同功能的有机材料。目前核心专利和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韩国乐金化学、日本出光兴产、德国默克、美国UDC等企业手中,蒸镀设备则被日本佳能特机、韩国Sunic System和YAS等公司垄断。


我国在OLED中间体及部分前端材料方面已实现国产化,但在终端材料,尤其是发光层材料方面仍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不足5%。国内涉足该领域的企业包括奥莱德、莱特光电、鼎材科技等。当前,全球材料企业正积极开发新一代蓝色OLED发光材料,预计2024–2025年可实现商用,届时将有助于提升面板色彩表现、降低功耗并延长使用寿命。


03

柔性显示高分子材料

柔性显示所用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柔性基板材料、光学胶与感光性全息记录材料等。


在柔性基板材料中,聚酰亚胺(PI)浆料是制造柔性OLED器件的关键材料,其中黄色PI多用于基板及辅助结构,透明聚酰亚胺(CPI)则主要用于盖板和触控模块。目前PI市场主要由美国杜邦、日本东丽、钟渊化学和宇部兴产等企业主导,国内如武汉柔显、中科玖源、苏州聚萃等公司正积极布局。CPI薄膜方面,瑞华泰等国内企业逐步推进产业化,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4亿美元。


OCA光学胶作为显示模组封装的重要材料,具有高透光、高粘接性和耐候性等优点,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高端市场由美国3M和德国德莎主导,两者合计占据大部分份额。在OCR(光学透明树脂)领域,杜邦、陶氏、韩国KCC等为主要供应商,国内凡赛特、斯迪克等企业也在加快技术突破。



微信图片_2025-09-30_145658_045.png

感光全息记录材料中的关键材料为PQ/PMMA,光学级PMMA在全球需求旺盛,日本三菱化学、住友化学及法国阿科玛为主要生产商。我国在高纯度光学级PMMA方面仍依赖进口,年进口量约20万吨。目前,双象股份已实现光学级PMMA的规模化生产,年产能达8万吨,逐步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报告大纲:

1. 新型显示行业的前世今生

1.1. 中国的新型显示发展之路

1.2. 显示行业周期底部,技术微创新赋能新市场

1.3. 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渗透与迭代+开创新纪元

2. 新型显示:一代材料,一代设备,一代产业

2.1. 配套材料:未国产化环节较多,为重点关注领域

2.2. 显示玻璃材料:高端产品仍落后,UTG有望领先行业

2.3. 显示功能材料:德国日本占主导,OLED材料不断更迭

2.4. 柔性显示高分子材料:PI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返回列表
相关动态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示!中石化、金发科技、比亚迪等高分子材料产业链上企业初评获奖
2025年9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官网发布公告,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结束,共有6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3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通过初评。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