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产业动态:十四五规划落子,金发、会通等三季度财报出炉加码机器人,沃兰特获亿元融资

2025-11-11

在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部署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及具身智能、氢能等未来产业的背景下,10月份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迎来一系列重要突破。从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到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从碳纤维在航天领域规模化应用到eVTOL获得资本加持,产业创新正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我们看到材料科技已从"支撑要素"升级为"驱动引擎",在十五五开局前夕,这些动态不仅勾勒出产业升级的路径,更预示着新材料将在未来产业竞争中扮演核心角色。




一、机器人及固态电池前沿突破


1.搭载固态电池!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实现"猫步"行走

近日,在广州小鹏科技园举办的2025小鹏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发布了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这款机器人以高度拟人的外形和轻盈的“猫步”行走姿态引发全场瞩目。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0300_705.png

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宣布,IRON将于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这将是全球首款实现商业化量产的高阶人形机器人之一。


小鹏IRON人形机器人代表了小鹏汽车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布局,其技术架构和应用策略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下面这个表格系统地梳理了它的核心架构、应用场景,并与特斯拉Optimus进行了对比:

维度

小鹏IRON

特斯拉Optimus

大脑与智能

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2250TOPS,采用“VLT+VLA+VLM”高阶大小脑模型,支持深度思考与自主决策

依赖Dojo超算云端协同,AI系统与汽车共享数据框架,强化学习效率高。

动力与执行

全身82个主动自由度,手部22个自由度。采用“谐波关节+行星滚柱丝杠”传动,扭矩密度提升20%,灵巧手单指负载3kg

Optimus Gen-2全身超200个自由度(Gen-3参数未全公开)。采用丝杠+腱绳驱动,优化执行效率。

感知系统

复用XNGP智驾的“鹰眼视觉系统”,实现720°环境感知与动态步态调整。手部配备触觉传感器。

头部配备特斯拉FSD摄像头,采用纯视觉算法实现自主导航。

材料与结构

“由内而生”仿生设计,拥有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应用全固态电池技术实现轻量化与安全。

通过材料优化给关节减重。利用一体化压铸等技术控制成本。

应用场景

工业优先(工厂实训),拓展至商业服务(导览、导购)。计划2026年底规模量产。

规划覆盖工业与家庭的全生态智能助手。目标2025年试产,2026年冲产能。

在动力系统方面,IRON行业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技术,实现极致轻量化,重量降低30%,电量提升30%。小鹏方面表示,全固态电池可抗300G加速度冲击、3mm针刺贯穿不起火,为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 奇德新材碳纤维外壳获人形机器人项目定点

10月10日,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透露,公司在机器人应用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其碳纤维制品已获得某主机厂“人形机器人外壳项目”定点,并收到小批量订单。


奇德新材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是双向的:

·基础材料端:公司旗下的高性能改性塑料,如聚酰胺增强材料、聚苯硫醚增强材料,以及高流动PC合金及增强PEEK等,可应用于机器人壳体、躯干、关节及齿轮等活动部件,提供轻量化及高强度的基础材料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正与多家机器人本体或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交流,部分客户已进入送样测试阶段。


·核心部件端:本次获得定点的碳纤维预浸料制品,成为公司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碳纤维材料是替代金属、实现刚性壳体轻量化的优选方案。公司正与头部主机厂联合开发,创新采用碳纤维用于机器人外躯壳,在实现显著轻量化的同时,赋予产品时尚、科技的优质外观质感。


3. 立中集团联手电解液龙头昆仑新材加码固态电池

近日,立中四通轻合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立中集团”)发布公告称,引入电解液龙头香河昆仑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昆仑新材”)作为战略投资者。双方将共同推进固态电池硫化物、氧化物电解质等核心材料的产业化应用。


昆仑新材旗下湖州昆仑先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其固态电池相关业务实施主体,未来将与山立新通过共同研发、试制、销售及股权投资等方式,聚焦硫化物和氧化物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共同争取与相关固态电池企业签订战略或业务合作协议。




二、高分子材料产业升级


1. 会通股份 “高温尼龙和聚醚醚酮(PEEK)聚合项目”落户上海,深化“聚合-改性”一体化新生态

10月24日,会通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与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大通会幕新型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正式签订《租赁项目管理协议书》,标志着公司“高温尼龙和聚醚醚酮(PEEK)聚合项目”成功落户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644.87平方米,总投资达8100万元,将新设全资子公司(暂未设立)作为实时主体,建设年产高温尼龙3,000吨,PEEK600 吨聚合生产项目。


本项目分为三期建设,规划一期建设年产高温尼龙500吨,PEEK200吨产线及配套,总投资约3,000万元,建设周期12个月(2025年10月—2026年9 月),建成达产后,根据市场情况开展二、三期项目建设。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0305_329.png

通过本次落地,会通股份希望推动公司技术从改性向上游聚合延伸,成功打造“聚合-改性”一体化产业平台,显著提升关键材料自主可控能力,丰富公司高端特种材料产品线,拓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应用场景。


聚醚醚酮(PEEK)作为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中的“明星材料”,凭借耐高温、耐化学腐蚀、高强度等卓越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高端领域。据相关机构预测,至2027年国内PEEK需求重将超5000吨,市场容量突破167亿元,发展前景广阔。会通股份通过自主配方设计及聚合工艺优化,已掌握PEEK树脂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调控等核心技术,此次项目落地将进一步推动公司PEEK产业链延伸拓展,实现高品质产品的进口替代,满足下游客户特殊定制需求。


在高温尼龙领域,项目将打通PA6T、PA10T从原料合成到下游应用的全链条国产化,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热管理部件,电子电气领域高频连接器、传感器,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等关键场景,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提供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这一布局将强化会通股份在高端聚合领域的深耕力度,全面提升公司在高性能尼龙材料领域的市场话语权。


2. LG化学携手蔡司,加速推进全球首款全息挡风玻璃显示商用化落地

10月30日,LG化学宣布与蔡司(ZEISS)达成战略合作,签署了有关车载全息挡风玻璃显示器(HWD,Holographic Windshield Display)核心材料“光敏聚合物薄膜(Photopolymer Film)”的业务合作协议。据此,双方将正式推进基于光敏聚合物薄膜的HWD商用化落地。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0308_415.png

LG化学副总裁兼电子材料事业部部长Ko Kyung-deok(左)和蔡司微光学高级副总裁兼业务开发与营销部门负责人Stephan Hoefer(右)


通过此次合作,LG化学计划向蔡司供应光敏聚合物薄膜,蔡司将采用该产品制造全息光学元件(HOE*)并与玻璃贴合,预计将于2029年向整车制造企业进行供应。


光敏聚合物薄膜是一类在光照射下能发生物理或化学性质改变的功能材料,其用途广泛覆盖多个领域:


·在微电子与印刷电子领域,它常用作光刻胶核心组分,用于芯片制造、印刷电路板(PCB)精细图案加工,以及柔性电子器件的图形化制备,凭借光响应特性实现高精度微纳结构成型;


·在信息存储领域,可通过光诱导的结构变化实现数据的写入与读取,适用于高密度光存储介质的研发;


·在生物医学领域,能作为智能药物载体,在特定光照射下精准释放药物,也可用于生物传感器、组织工程支架的光控制备,同时在牙科修复材料中通过光照固化实现快速成型;


·在先进制造与智能材料领域,可用于3D打印(光固化成型)的打印材料、自修复薄膜、光控形变智能结构,还能作为防伪材料、光控开关器件的核心层,以及光学器件中的滤光膜、相位调制膜等,凭借灵活的光响应特性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功能需求。


3. 中石化、万华化学、荣盛石化、金发科技…2025年三季度财报出炉


(1)中国石化

按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前三季度中国石化实现股东应占利润320.65亿元,其中第三季度为83.13亿元,同比增长3.5%。


化工业务方面,前三季度,乙烯产量1158.8万吨,化工产品经营总量6368万吨,实现全产全销。


(2)荣盛石化

2025年前三季度,荣盛石化营业收入2278.15亿元,同比下降7.09%;归母净利润8.88亿元,同比增长1.34%。


其中,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791.85亿元,同比下降5.67%;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1427.94%。


(3)万华化学

2025年前三季度,万华化学实现营业收入1442.26亿元,同比下降2.29%;归属净利润91.57亿元,同比下降17.45%;扣非净利润91.01亿元,同比下降16.72%。


单季度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3.24亿元,同比增长5.52%;归属净利润30.35亿元,同比增长3.96%,单季度业绩表现优于前三季度整体水平。


从业务板块来看,公司三大核心产品系列均实现稳定产销。

·聚氨酯系列产品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51.43亿元,产量454万吨,销量458万吨;

·石化系列产品和贸易实现销售收入593.19亿元,产量478万吨,销量460万吨;

·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38.11亿元,产量189万吨,销量184万吨。


(4)恒力石化

2025年前三季度,恒力石化实现营业收入1573.84亿元,归母净利润50.23亿元。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度盈利19.72亿元,同比增长81.47%,相比二季度,盈利也实现环比大幅改善。


(5)金发科技

金发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96.16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母净利润10.65亿元,同比增长55.86%。


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179.8亿元,同比增长5.0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79亿元,同比增长58.04%。


金发科技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优化与海外业务拓展。公司持续优化改性塑料产品结构及加强板块协同,改性塑料在汽车、电子电工及新能源等高增长领域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实现销量与毛利同步增长;同时,海外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海外市场销售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6)普利特

普利特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7.87亿元,同比增长18.29%;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55.42%。


其中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6.98亿元,同比增长35.69%;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80.8%。


业绩增长主要系本报告期内主营改性材料业务持续增长,新能源行业新工厂产能逐步释放,经营情况持续好转。


(7)道恩股份

道恩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56亿元,同比增长18.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32.96%。


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74亿元,同比增长8.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54.95万元,同比增长48.19%。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道恩股份表示,受国家以旧换新促消费新政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家电、电子行业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公司在弹性体、改性塑料等产品系列积极加大研发及销售力度,业务继续增长,销量创同期历史新高。


同时公司加大研发和市场开拓投入,积极调整产品销售结构,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产品开发,实现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较大提升。


(8)同益股份

同益股份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30亿元,同比增长10.85%;净利润732.91万元,同比增长17.17%。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3亿元,同比增长6.69%;净利润170.41万元,同比增长35.95%。


(9)南京聚隆

2025年前三季度,南京聚隆营业收入19.96亿元,同比增长23.78%;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79.46%。


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20.5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4348.22万元,同比增长181.79%。


(10)银禧科技

2025年前三季度,银禧科技营收16.53亿元,同比增长16.75%;归母净利润8471.41万元,同比增长116.39%。


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单季表现更亮眼,归母净利润3693.87万元,同比增幅高达185.13%。




三、碳纤维创新应用拓展


1. 国内首款全面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运载火箭完成落地

10月23日,据微光启航官方宣布,微光一号模态箭在河北总装基地完成落地。


据悉," 微光一号 " 是国内首款全面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运载火箭,搭配自主研制的全流量液氧甲烷发动机。碳纤维复合材料较传统金属材料减重30%以上,兼顾高强度与耐极端环境特性;全流量液氧甲烷发动机则具备高比冲、可重复使用潜力及环保优势,两者协同大幅降低火箭综合成本。


该火箭采用一级+上面级构型,火箭直径3.8米,全长约60米,起飞质量350吨,运载系数高达3.14%。发动机可点火超过20次,完美支持上面级二次启动、弹道滑行提升运载能力(典型轨道任务增加200s~500s滑行可提升运力1~2吨)以及多组卫星异轨部署。


此次落地的这枚1:1模拟全箭外形的模态箭,可通过增加配重结构调节质量模拟全箭真实的质量和质心,将促进后续地面系统关键技术攻关等研发进程。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0311_805.png




四、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1. 国轩高科全球首个零碳负极材料工厂落

10月19日,国轩高科全球首个零碳负极材料工厂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正式落地,一期工程年减碳33万吨,全面建成后(40万吨产能)年发电量达17亿度,年减碳将超110万吨,助力国轩高科将碳中和目标从2040年大幅提前至2035年,同时配套同步投建1GW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打造全球领先的零碳负极材料基地。


从行业角度看,该项目的价值,在于其提供了一套具备“可复制、可落地”特性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其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微信图片_2025-11-18_100314_779.png

国轩高科乌海零碳负极材料工厂一期工程


①绿电直供(源头减碳)

这是实现零碳的核心。国轩高科乌海负极材料工厂通过“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策略,构建了完整的“源-荷-储”一体化能源架构。据介绍,其一期已建成300MW+492MWh光储系统,年发电量达5.07亿度,实现当前产能100%绿电覆盖,年减碳33万吨;在此基础上,该工厂正推进1GW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面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达17亿度,可满足40万吨负极材料产能的全绿电供应,年减碳量预计将突破110万吨,从能源源头实现零碳化。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创新采用“绿电直供”模式,配套的光伏电站所发电力直接供给工厂,不再依赖传统电网的曲折路径。据韩一纯介绍,这一模式的顺利落地,得益于国家近期出台的《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1192号文件),明确了绿电直供的价格与过网费机制,彻底扫清了电网协调的障碍,让绿电交易变得“有账可算,有据可循”。


②节能降耗(过程减碳)

在制造环节,聚焦石墨化这一核心高耗能工序,通过搭建自主余热回收系统实现深度节能。据介绍,该系统将碳化炉产生的多余热量进行多级利用:一方面用于办公区供暖与生活热水供应,另一方面通过快速冷却技术,将余热导入生产工艺环节,使冷却效率提升50%以上。同时,高温炭黑余热被用于驱动发电与制冷设备,形成“热-电-冷”联供的梯级利用模式。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绝对减排”,更显著提升了全厂能源利用效率,为高耗能工序的低碳化运行提供了技术范本。


③绿色物流(末端减碳)

在物流环节,该项目通过“电拉拉(DLL)”智慧物流平台构建了覆盖厂内外的全链路绿色运输体系。场内部署的12台新能源叉车年减碳462吨,场外运营的新能源重卡年减碳达1.4万吨,实现从生产端到运输端的全程清洁化。


④循环生态(闭环减碳)

据介绍,以“无废工厂”为目标,该项目还构建了完整的循环生态系统。通过实施废水回用、固废资源化和生态碳汇三大举措,70m³/日的生活废水经处理后满足厂区绿化灌溉与生产补水需求;将生产固废转化为堆肥改良土壤,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时依托厂区20万㎡绿化植被,在发挥防沙固沙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00吨-300吨,形成了“水资源-废弃物-生态系统”三位一体的闭环减碳模式。


⑤智慧管理(数字赋能)

在管理环节,该项目创新构建了以国轩零碳数字能源平台为核心的智慧管理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全流程精准管控。据了解,该平台利用国轩开发的数字能源平台作为“CPU”,对发电、储能、生产负荷进行分钟级监测、预测与调度,确保降碳过程可追溯、可管控、可优化。




五、资本动态与融资进展


1.中科固能完成天使+轮融资

近日,固态电池研发生产商中科固能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北京千牛投资。该公司聚焦硫系电解质、电解质膜、电极膜到电芯的全固态电池生态链,旗下拥有中科固研和中科固元两家子公司。


中科固能产品涵盖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及全固态电池电芯等领域,致力于推动全固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此次融资将助力公司进一步夯实技术研发与生产布局。


中科固能为2022年9月份由溧阳市政府全资成立的国资企业,经过中科院审批、国资委备案以及中科院物理所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于2023年8月份完成股份改制,专注于全固态电池相关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全固态电池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全固态电池领域国家队和龙头企业。


其产品涵盖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全固态电池电芯及系统集成应用等,是中科院物理所聚焦硫系全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的唯一平台,代表世界顶尖全固态电池技术水平。


公司通过打造硫系电解质-电解质膜-电极膜-电芯来纵向深度布局产品矩阵,解决目前行业内电解质成本过高+硫系化合物与空气反应等难题,做到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多种高性能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大容量硫化物全固态电芯,同时材料制备成本降低90%以上。


公司由多位院士组成战略咨询委员会,紧抓政策方向,多元化背景的管理团队带领公司在竞争格局中领跑行业。


2. 华彩新能源完成数千万天使+轮战略融资

华彩(合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战略融资,早期投资方同创伟业持续支持其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落地。本轮融资将用于滁州定远产线建设及卤化物电解质材料测试验证,加速技术成熟与量产落地,为下一代固态电池产业化奠定基础。


华彩新能源由合肥工业大学项宏发教授团队创办,汇聚高校科研人才,项宏发教授近20年专注锂电池电解质与关键材料研究,主持30余项国家及省级项目,核心技术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专注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尤其是卤化物新型固态电解质,在高安全性和高离子电导率方面具备技术优势。


3. eVTOL独角兽沃兰特完成数亿元融资

10月13日,eVTOL厂商沃兰特宣布已于近日完成了数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映资本领投,上汽创投等新投资方参与投资,现有股东君联资本、鼎晖百孚、自贡创发持续追加投资。


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简称“eVTOL”)研制的高科技企业。沃兰特专注于高等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研发与制造。其首款复合翼构型产品VE25-100“天行”在设计之初就以市场为导向,定位于商用客运领域。据测算,该机型每公里单座运营成本仅为同型别直升机的1/8至1/10,目前已率先获得南航通航、亚捷航空、农银金租等国内头部航司和租赁公司的确认订单。


当前,多家汽车企业正积极布局eVTOL赛道。具体来看:吉利旗下沃飞长空研发的AE200为倾转旋翼构型,目前已完成真机全倾转过渡飞行试验,适航审定工作正在推进中;小鹏汇天开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代号X3-F),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启动量产交付;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eVTOL飞行汽车GOVE,已实现飞行舱与底盘的精准对接,其分体式设计可支持地面行驶、空中飞行及空地对接功能。


回溯来看,低空经济行业热度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产业成熟度、政策支持力度仍在不断提升。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并扩容至低空经济领域,为eVTOL企业精准“解渴”。




六、结语


展望“十五五”,材料创新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与新能源、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共进的系统工程。作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我们看到一个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石、以绿色低碳为底色、以自主可控为目标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未来,谁能率先在核心聚合工艺、跨界应用生态与零碳制造能力上构筑优势,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占据主导。



图片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对本月产业热点的观察与看法)


产业投资
获得融资
技术供应
技术服务
项目入孵
定制场地


99d68a282f68f540f15754c164149611.png

返回列表
相关动态
工信部启动2025年精细化工揭榜挂帅项目,涉及聚醚酰亚胺、液晶聚合物、聚芳醚砜电池隔膜等,保障下游应用需求!
精细化工关键产品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移动通讯设备、轨道交通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关键需求领域,围绕中间体原料、重点材料、关键装备等3大类50项技术先进、创新性强、应用价值高的精细化工关键产品,征集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保障下游应用需求。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