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膨胀壶体黄变失效分析及配方改善研究

2024-07-09

汽车膨胀壶上下体常使用聚丙烯/聚乙烯共混材料,一般厚度为3.0~3.5 mm,上下体在材料注塑成型后,通过热板焊接工艺进行上下体焊接,最终制得膨胀壶。膨胀壶位于发动机附近,工作温度一般为80~100℃,工作时壶体内的压力一般为145kPa;因此,膨胀壶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老化性能和耐高温高压性能。



壶体中所盛冷却液的颜色不同是由染料所致,与防冻液的主体成分没有关系。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随着汽车使用时间的延长,在长期高温高压的情况下,膨胀壶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颜色变黄等问题,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还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如颜色变黄导致壶体透明度下降,司乘人员难以清楚地判定液面的位置,进而影响汽车的长期使用。因此,研究膨胀壶体黄变现象发生的原因对于维护消费者利益及安全行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透明膨胀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逐渐变黄,导致壶体美观度下降、壶体的透明度降低,各大主机厂提出改善膨胀壶体发黄的要求。


本文对膨胀壶体发黄进行了失效分析,并针对发黄的原因研发了相应的改善配方,大大改善了壶体发黄和透明度变差的问题。


1.实验步骤

1.1 失效分析

采用氯仿-甲醇提取法,提取黄色壶体零件中的物质,以探究膨胀壶体变黄原因(见图1)。将黄色壶体切碎成颗粒后通过以下3种方式处理:

(1)采用氯仿与甲醇体积比为4:6的氯仿-甲醇溶液将颗粒溶解后过滤出不溶物和黄色液体,黄色液体烘干后留下黄色絮状物质。

(2)采用甲醇溶剂在65 ℃下对黄色颗粒进行热煮,热煮时间为1 h,热煮及冷析过程中,溶液呈黄色。

(3)通过溶剂微波萃取后,萃取液为明显黄色,且浓缩后黄色更深。


1.2 配方改善实验设计

根据变黄的原因设计配方进行改善,将聚丙烯树脂、抗氧剂、成核剂根椐配比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然后牵引造粒。熔融共混温度为180~220 ℃,螺杆转速为450~500 r/min,由注塑成型机注塑成不同的膨胀壶体测试样品。


图1 氯仿-甲醇溶液提取壶体零件中的黄色物质


2.结果与讨论

2.1 IR和GC-MS分析

图2为膨胀壶体的黄色样品、黄色样品不溶物、黄色样品可溶物的对比IR谱图。由图2可以看出:黄色样品不溶物为聚丙烯材料,而黄色样品可溶物中的3个峰(1639 cm-¹、1544 cm-¹、1470cm-¹)对应为硬脂酸类物质。黄色样品不溶物聚丙烯中不含有硬脂酸类物质,而黄色样品膨胀壶体中含有这种物质,说明这种物质是膨胀壶体中加入的冷却液在高温下浸入壶体中的。


图2 黄色膨胀壶体样品IR图谱


图3为黄色样品甲醇可溶物的GC-MS图谱。由图3可以看出:在9.6 min和10.4 min分别检测出了苯酚类物质和抗氧剂1010,其中苯酚类物质是一种淡黄色或者棕色的物质,从其分子式来看,是来源于抗氧剂1010的分解的片段。


图3 黄色样品甲醇可溶物GC-MS图谱


以上结论可以得出,加入冷却液后,壶体在老化环境下发黄,是来自于2个方面的原因:(1)冷却液中含有硬脂酸类物质,该物质在高温下浸入膨胀壶体中导致发黄;(2)聚丙烯膨胀壶体中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剂1010,抗氧剂1010在跟活性基团反应时产生了淡黄色或者棕色的苯酚类物质。


2.2 抗氧剂对膨胀壶体黄变性能的影响

根据第2.1节所讨论的结果,进一步研究聚丙烯树脂、抗氧剂和成核剂对膨胀壶体发黄的影响。1#~5#的配方组成见表1,6#配方在5#配方的基础上额外加入了0.05%(质量分数)的成核剂。


表1 不同聚丙烯基体抗氧剂的改善配方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分析,其中冷却液型号为LEC-Ⅱ-35,老化条件为120 ℃、450 h。采用黄变指数作为衡量材料耐黄变性能的技术指标,黄变指数随配方组成变化的关系见图4。

图4 不同聚丙烯基体及抗氧剂对膨胀壶体黄变性能的影响


由于聚丙烯粒料原材料生产时,石化厂会加入一定组分的抗氧剂,一般为常规的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7,这两种抗氧剂本身发黄较为严重,所以在5#配方中,对聚丙烯粉体进行改性,加入具有更好耐黄变的主抗氧剂B和辅抗氧剂B,结果表明:黄变指数下降了3.2,透明度变化不大,这样既保证了材料的老化性能,又改善了黄变效果。


加入成核剂后,6#配方的黄变指数为2.5,比5#配方的黄变指数下降了1.5,6#配方状态下肉眼基本看不出黄变,成核剂的加入可以使得零件表面更好地结晶,形成的结晶层可以有效地阻挡冷却液中一些硬脂酸类物质的浸入,降低了膨胀壶体的黄变过程。


3.结语

(1)通过IR和GC-MS发现,冷却液老化情况下,造成壶体黄变的因素包括2个方面:①聚丙烯老化时产生苯酚类物质;②冷却液中的硬脂酸类物质浸入膨胀壶体造成黄变。


(2)采用主抗氧剂B和辅抗氧剂B替换主抗氧剂A和辅抗氧剂A,黄变指数由28变为4,明显改善了膨胀壶体的黄变情况。


(3)加入一定含量的成核剂可以阻挡硬脂酸类物质的浸入,改善膨胀壶体的黄变情况。



返回列表
相关动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全攻略!避开这些坑,数据更精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又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um),是以紫外线-可见光区域(通常200-800 nm)电磁波连续光谱作为光源照射样品,研究物质分子对光吸收的相对强度的方法。物质中的分子或基团,吸收了入射的紫外-可见光能量,电子间能级跃迁产生具有特征性的紫外-可见光谱,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表征化合物的性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化学、材料、生物、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塑料样条的制备条件对力学性能检测准确性的研究
在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过程中,机械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等指标能直观反映材料的力学特性,这些数据直接影响产品设计、工艺优化和质量判定。然而,许多实验室在实际测试中常面临一个共性难题: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差。同一材料、相同测试项目,多次检测数据却差异显著。这种波动不仅延误研发进度,更可能引发质量误判。究其原因,除了设备精度、环境温湿度、人员操作等显性因素,材料自身特性与试样制备过程的隐性影响往往被低估。
深度解读:GB 29743.2-2025《机动车冷却液 第2部分:电动汽车冷却液》
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而言,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空调、电驱与电池三大热管理系统中都可能会应用到冷却液,作为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冷却介质,其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效率与性能,因此冷却液的选型和应用显得十分重要,越来越受到新能源纯电动主机厂的重视
从电子源到成像,详解场发射电镜(FESEM)与扫描电镜(SEM)的区别
在微观世界的研究中,扫描电镜(SEM)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材料表面和内部结构的重要工具。随着技术的进步,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以其卓越的性能,成为了SEM家族中的佼佼者。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