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高材检测:利用GCMS测定塑料中光稳定剂含量的方法

2024-12-18

塑料通常在光照,氧气及热的作用下会快速发生老化,从而导致强度、刚度及韧性的下降、变色甚至出现裂痕,最终严重影响塑料制品的使用。需要加入光稳定剂抑制分子链的断裂,延长制品的使用性能。紫外线吸收剂是应用最广的一类光稳定剂,按其结构可分为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等,工业上应用最多的为二苯甲酮类和苯并三唑类。


然而过多的使用UV剂会导致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且会增加成本,过少的使用则会达不到延长制品使用寿命的效果,所以对UV剂准确定性定量可以从源头上把握产品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准确的生产工艺参考。


UV-0(2,4-二羟基二苯甲酮)和UV-24(2,2-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酮)均属于二苯甲酮类UV剂,用于塑料改性时一般加入量在0.03%-0.3%之间,含量低,且结构复杂,无法用普适性方法定量,本文在GCMS上探究测试方法,从而解决塑料中的UV-0和UV-24无法定性定量分析的难题。



服务介绍

81.png

图1. 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扫描模式:全扫描与SIM模式

质量数范围:1.5 - 1090

质量轴稳定性:±0.1 u/48 小时 (特定条件下)

GCMS系统IDL指标:IDL=0.36fg

信噪比:≥2000:1

适用分析物质:小分子(<1000)

应用范围:抗氧剂、光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残单、VOC、纯度分析、杂质分析

咨询电话:020-66221668


  01

























实验方案设计

在气质联用仪(GCMS)上进行UV-0和UV-24的定性定量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溶液上机测试、定性分析及定量标线绘制、实际提取样品验证。


1) 标准溶液的配制

采用AR级丙酮将其定容,通过充分振荡以确保其完全溶解,将样品注射到进样小瓶中,待测试。


2) 标准溶液上机测试

将第1)步准备好的各标液浓度点及空白溶剂样品上机测试,测试条件分为GC方法、MS方法;GC色谱柱为DB-5MS(60m×250μm×0.25μm)。


3) 定性分析及定量标线绘制

为了分析UV-0和UV-24在GCMS上的出峰情况,将这两种助剂的七个标液浓度点图谱分别与空白溶剂叠加比较,并定性分析其质谱与对应匹配物质,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


图2(a)和(c)表示随着标液浓度的增加,UV-0在11.6min左右处、UV-24在11.9min左右处的峰逐渐增强,相应的质谱图检索结果如图2(b)和(d)所示,相应质谱匹配度达94%及以上,已知UV-0和UV-24的分子量分别为214.22g/mol和244.24g/mol,检索匹配物的分子量分别为214g/mol和244g/mol,与理论分子量一致,且CAS号与UV-0和UV-24相同,因此可判断图2(a)和(c)分别为UV-0和UV-24的分子离子峰。

76.png

图2. (a)和(c) UV-0和UV-24的标准溶液及空白溶液对比图;(b)和(d) UV-0和UV-24的质谱和对应匹配物质图


为了建立标准曲线,利用GCMS的外标定量方法进行操作,最终建立了线性范围1-100ppm、线性相关系数R2在0.996以上的UV-0和UV-24标线,如图3和4所示。

77.png

图3.UV-0标线

78.png

图4.UV-24标线


  02

























结果验证

1)  样品制备

按照一定比例称取各组分,高速混合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切粒,得到分别含有UV-0和UV-24的待测PBT树脂样品,成分如下表:


表1. PBT树脂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

成分

1#

2#

3#

PBT-1

50

49.6

49.6

PBT-2

50

49.6

49.6

UV-0

0

0.8

0

UV-24

0 

0 

0.8


2) 实际提取样品验证

为了验证标线的可用性,取已知UV-0和UV-24含量的PBT树脂样品(将2#和3#分别命名为A和B)来做塑料助剂提取实验,A中含有UV-0,B中含有UV-24,选用的提取方法为溶解沉淀法。


结果如图5和6所示,可以看到11.576min和11.836min处的定性结果匹配度分别为90%和95%,匹配的物质分别为UV-0 和UV-24。采用图3和4的标线对二者进行定量,结果清晰显示UV-0和UV-24的定量结果分别为30.76ppm和30.96ppm,回收率高达96%,这表明UV-0和UV-24这两种助剂能够克服树脂中其他成分的干扰而被定性定量。

79.png

图5.PBT塑料提取液中对UV-0的定性定量结果

80.png

图6.PBT塑料提取液中对UV-24的定性定量结果


  03

























总结

本案例通过运用GCMS对UV-0和UV-24定性鉴定分子离子峰、建立线性相关系数在0.996以上的定量标线,然后成功将标线应用到塑料提取样品中对这两种助剂定性定量,没有出现被其他成分干扰而导致无法定量的情况。


*本文为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列表
相关动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成分定性定量分析全攻略!避开这些坑,数据更精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又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um),是以紫外线-可见光区域(通常200-800 nm)电磁波连续光谱作为光源照射样品,研究物质分子对光吸收的相对强度的方法。物质中的分子或基团,吸收了入射的紫外-可见光能量,电子间能级跃迁产生具有特征性的紫外-可见光谱,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表征化合物的性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化学、材料、生物、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塑料样条的制备条件对力学性能检测准确性的研究
在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与质量控制过程中,机械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等指标能直观反映材料的力学特性,这些数据直接影响产品设计、工艺优化和质量判定。然而,许多实验室在实际测试中常面临一个共性难题: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差。同一材料、相同测试项目,多次检测数据却差异显著。这种波动不仅延误研发进度,更可能引发质量误判。究其原因,除了设备精度、环境温湿度、人员操作等显性因素,材料自身特性与试样制备过程的隐性影响往往被低估。
深度解读:GB 29743.2-2025《机动车冷却液 第2部分:电动汽车冷却液》
相比于传统燃油汽车而言,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空调、电驱与电池三大热管理系统中都可能会应用到冷却液,作为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冷却介质,其性能将会直接影响到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效率与性能,因此冷却液的选型和应用显得十分重要,越来越受到新能源纯电动主机厂的重视
从电子源到成像,详解场发射电镜(FESEM)与扫描电镜(SEM)的区别
在微观世界的研究中,扫描电镜(SEM)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材料表面和内部结构的重要工具。随着技术的进步,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以其卓越的性能,成为了SEM家族中的佼佼者。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