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氢谱量化表征热致性液晶聚合物(TLCP)合成单体酚羟基化合物乙酰化程度的方法

2025-04-01

热致性液晶聚合物(TLCP)因其高机械强度、优异的耐化学性、尺寸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在工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TLCP通常由芳香族刚性基团组成,其合成单体多为含酚羟基的化合物,如对羟基苯甲酸(PHBA)和联苯二酚(BP)。这些单体的酚羟基亲核性较低,难以直接与羧基反应形成聚合物,因此在工业制备中,通常需要先通过乙酰化反应提高其反应活性,再进行熔融聚合。


1.png

TLCP制备的线对板连接器


乙酰化过程对后续聚合反应及最终产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未完全乙酰化的单体会影响聚合反应速率和产物组成,而残留的未反应单体可能在高温下发生升华或碳化等副反应,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此外,对于不对称官能团单体如PHBA,乙酰化过程中还可能发生自聚反应,自聚链段长度对最终产物的性能有显著影响。目前,常用的乙酰化催化剂包括金属醋酸盐和咪唑类化合物,如N-甲基咪唑(NMI),它们在提高催化效率和降低聚合物着色方面表现出色。然而,不同催化剂对单体乙酰化过程的影响尚需深入研究。


本研究聚焦于两种含酚羟基单体——PHBA和BP的乙酰化过程,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乙酰化产物的组成,探讨催化剂种类、用量、乙酰化时间和酰化剂用量对乙酰化程度及产物组成的影响,为优化TLCP的合成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1. 测试与表征

核磁共振氢谱(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NMR):将5~10 mg样品溶解于内标为四甲基硅烷(TMS)的0.5 mL DMSO-d6中。


2.png

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500M核磁共振波谱仪


磁体:11.7特斯拉,

           磁场漂移≤5Hz/小时

灵敏度:

            1H ≥730:1(0.1% EB)

            13C ≥250:1(ASTM)

            31P≥ 180:1(TPP)

            15N≥40:1 (90% formamide)

配有三共振反向探头




2. 表征方式

以KAc催化PHBA乙酰化为例,分别采用DSC和1H-NMR对相同条件下的乙酰化产物进行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当反应进行1.0~3.0 h后,产物熔点接近商品化ABA,但峰型与峰值始终与试剂级ABA存在差异。1H-NMR表征可以明显看到除原料PHBA和目标产物ABA外,体系中还存在其余物质的峰(详见2.1节分析),这是导致乙酰化产物的熔融峰无法完全与试剂ABA完全一致的原因。因此后续均采用1H-NMR对酰化产物进行分析。


3.png

图1 DSC(a)和1H-NMR(b)对相同条件下的乙酰化产物


2.1 PHBA乙酰化

分别以AA和NMI为酰化试剂和催化剂,控制PHBA:AA:NMI=1:1.1:0.0001(摩尔比),乙酰化1.0 h后产物的1H-NMR谱图如图2所示,各峰的具体归属见表1。除PHBA、ABA的峰外,还在δ=8.23~8.16(T8)、8.07~8.01(T6)、7.46~7.41(T7)、7.41~7.35(T5)处存在4个面积基本一致的双重峰,为苯环氢. δ=2.34~2.31处存在单峰,其面积为上述双重苯环峰面积的1.5倍,表明在乙酰化过程中确实发生了ABA的自聚反应,乙酰化过程的反应如图3所示。


4.png

图2 PHBA乙酰化1.0 h后产物的1H-NMR谱图


表1 PHBA乙酰化后产物的1H-NMR谱图特征峰

5.png


6.png

图3 PHBA乙酰化过程反应图


依据上述归属对不同条件下反应结果中各物质含量、乙酰化程度、以及自聚程度进行分析,计算公式见式(1)和(2),其中,I表示各峰相对面积,且为了提升准确性,使用峰面积均值计算各物质的相对含量。

7.png


2.2 BP乙酰化

进一步考察不同催化剂和醋酸酐用量下,BP乙酰化的差异。以AA和KAc为酰化试剂和催化剂,控制BP:AA:KAc=0.5:1.1:0.01(摩尔比),乙酰化1.0 h后产物为例,其1H-NMR谱图如图4所示,各峰的具体归属见表2。在0.5 h后的酰化产物核磁中已无法检测到与原料BP相关的峰,出现了4,4'-二乙酰氧基联苯(DBP)的特征峰,还在δ=7.61~7.57(T6),7.50~7.45(T7),7.17~7.12(T5),6.87~6.84(T8)处存在4个面积基本一致的双重峰,随着酰化反应的进行,该峰出现后逐渐减小,猜测为中间产物,即BP酰化过程先发生单端官能团的酰化,而后继续酰化形成以乙酰氧基为唯一官能团的DBP,乙酰化过程的反应如图5所示。

8.png

图4 BP乙酰化1.0 h后产物的1H-NMR谱图


表1 BP乙酰化后产物的1H-NMR谱图特征峰

9.png

10.png

图5 BP乙酰化过程反应图


依据上述归属对不同条件下BP完全乙酰化程度计算如式(3)。

11.png




3. 结论

综上所述,本工作通过1H-NMR对酰化产物进行了测试,明确不同种类单体酰化后的组成,并对各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对于不对称官能团PHBA,在乙酰化过程中发生了自聚反应,且在酰化条件下反应3 h内达到反应平衡。对于对称双官能团BP,其乙酰化过程分步进行最后,无论是官能团不对称型单体-PHBA还是官能团对称型单体-BP,乙酰化程度均随酰化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并趋于平衡。


返回列表
相关动态
9月16日实施!5项食品接触材料测定新国标,再生PCR如何应对安全挑战?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 FCM)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监管日趋严格,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5年9月16日,5项GB 31604系列的食品接触材料测定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些新标准不仅为传统食品接触材料提供了更科学的检测依据,也对新兴的消费后再生塑料(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PCR)提出了新的挑战。
塑料冲击强度测试摆锤锤头重量选择方法
在塑料力学性能检测领域,冲击强度是评估材料韧性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塑料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抗冲击能力与安全可靠性。摆锤冲击测试作为测量塑料冲击强度的主流方法,其结果准确性受多重因素制约,而锤头重量(对应摆锤能量)的选择是其中极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环节。
定量核磁表征聚乙烯长链支化结构及开发高性能吹膜树脂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利用定量核磁技术对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标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定量核磁的原理是什么?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何?在材料结构表征中具体如何应用?本文将通过一个双链催化剂来控制聚乙烯中的长链支化度,进而影响材料宏观物理性能的案例,来介绍定量核磁(QNMR)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用聚丙烯基微发泡材料应该更关注熔体粘度还是熔体强度?
在塑料加工领域,熔体粘度和熔体强度是两个至关重要却又常被混淆的核心参数。它们如同塑料加工过程中的"血液"与"骨骼",共同决定着材料的加工行为和最終产品性能。全面理解这两者的本质区别、相互作用以及准确检测方法,对于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开发新材料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熔体粘度与熔体强度的基本概念、在加工中的应用差异、检测技术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协同作用,为塑料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系统性的参考框架。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