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塑料样品的一致性管控常用方法

2025-06-04

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与供应链管理中,材料的一致性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然而,由于塑料材料的复杂性、供应商差异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变量,不同批次的材料可能存在成分、结构或性能的偏差,进而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如何科学、高效地管控塑料样品的一致性,成为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课题之一。


21.png


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一致性管控实验室


01
为什么塑料样品一致性管控如此重要?

塑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医疗、包装等领域,其性能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的寿命和安全性。例如,在电子行业中,塑料外壳的耐热性若因材料批次差异而波动,可能导致设备在高温环境下变形或失效;在汽车领域,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若不一致,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从供应链角度看,材料不一致性还可能带来以下问题:

  1. 供应商掺假风险:部分供应商为降低成本,可能在原料中添加过量回收料或劣质填料,导致材料性能不达标。

  2. 生产波动:同一配方下,不同批次的熔融指数、结晶度等参数差异可能影响注塑工艺的稳定性,增加废品率

  3. 法律与品牌风险:若材料不符合环保法规(如RoHS、REACH)或行业标准,企业可能面临召回或索赔。

因此,建立科学的一致性管控体系,不仅是技术需求,更是企业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02
如何实现塑料样品的一致性管控?

在本次直播中,讲师将系统介绍塑料一致性管控的三大核心方法: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这些方法从分子结构、热学性能到成分稳定性多维度评估材料,形成互补的判定体系。


22.png

选用这三种方法来评估高分子材料的一致性主要还是跟这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是有关系的:


红外光谱法(FTIR) 

FTIR全名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其原理是物质分子中的基团吸收红外光,产生特征红外吸收谱带,通过这些特征红外吸收谱带进行物质结构分析。由于不同的物质基团的种类不同,基团排布的方式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红外谱图指纹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23.png

(样品及参照物的红外谱图比对)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DSC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是样品在一定的温度程序(升/降/恒温)控制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过程。通过研究材料的熔点,结晶度,相转变,热历史,玻璃化转变温度,氧化诱导时间,比热容,纯度等,分析曲线的形状和变化趋势,来判定样品与参比物是否有差别。

24.png

(样品及参照物的DSC图谱比对)


热重分析法(TGA) 

TGA法(热重分析法),其原理是测量样品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高聚物一般都有其特定的分解温度,不同阶段表示不同组分的分解,温度从低到高依次为小分子物质(水分,有机添加剂等)分解,高聚物分解,无机物的分解(炭黑,碳酸钙的分解),最后为残余的灰分(主要是材料中的无机添加剂或其分解产物)。不过不同升温程序的设置,其分解物的类型会有所差别。

25.png

(样品及参照物的TGA图谱比对)


03
直播预告

本次直播特邀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资深技术工程师,深入解析塑料样品一致性管控的技术要点与实践方法。直播将于2025年6月5日下午17:00准时开讲,课程内容涵盖管控要求、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三大模块,帮助企业从源头把控材料质量,降低风险成本。


直播主题:塑料样品的一致性管控常用方法

直播时间:6月5日(周四)17:00-18:00

直播大纲:

1.塑料样品一致性管控要求

2.塑料样品一致性管控的测试方法 

3.塑料样品一致性管控的评价标准

直播地址:扫码预约

26.jpg


往期直播

  1. X射线荧光分析在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2. 高温GPC和常温GPC有何不同?主要有哪些应用?

  3. HS-GC-NPD技术如何精准狙击ABS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隐形杀手”?

  4. ASTM D7869《汽车外饰材料的氙灯曝晒试验》标准解读

  5. 新能源车连接器电气腐蚀及其绝缘性能评价方法

  6. 非金属材料热丝引燃性能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7. 汽车内外饰氙灯老化试验标准解读

  8. 碳足迹相关概念及标准介绍

  9. DIC数字图像分析法在材料测试方面的相关应用

  10. ……

关注公众号"国高材分析测试中心”,点击下方菜单“材料课堂”进入回看,回复“直播”,获取历史直播培训PPT



返回列表
相关动态
9月16日实施!5项食品接触材料测定新国标,再生PCR如何应对安全挑战?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 FCM)的安全性与环保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监管日趋严格,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25年9月16日,5项GB 31604系列的食品接触材料测定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些新标准不仅为传统食品接触材料提供了更科学的检测依据,也对新兴的消费后再生塑料(Post-Consumer Recycled Plastic, PCR)提出了新的挑战。
塑料冲击强度测试摆锤锤头重量选择方法
在塑料力学性能检测领域,冲击强度是评估材料韧性的核心指标,直接关系到塑料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抗冲击能力与安全可靠性。摆锤冲击测试作为测量塑料冲击强度的主流方法,其结果准确性受多重因素制约,而锤头重量(对应摆锤能量)的选择是其中极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环节。
定量核磁表征聚乙烯长链支化结构及开发高性能吹膜树脂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利用定量核磁技术对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标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定量核磁的原理是什么?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何?在材料结构表征中具体如何应用?本文将通过一个双链催化剂来控制聚乙烯中的长链支化度,进而影响材料宏观物理性能的案例,来介绍定量核磁(QNMR)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用聚丙烯基微发泡材料应该更关注熔体粘度还是熔体强度?
在塑料加工领域,熔体粘度和熔体强度是两个至关重要却又常被混淆的核心参数。它们如同塑料加工过程中的"血液"与"骨骼",共同决定着材料的加工行为和最終产品性能。全面理解这两者的本质区别、相互作用以及准确检测方法,对于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开发新材料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深入探讨熔体粘度与熔体强度的基本概念、在加工中的应用差异、检测技术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协同作用,为塑料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系统性的参考框架。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