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POE突围战打响!化工巨头领涨千元背后,中国产能正破局“卡脖子”

2025-07-16

7月,不少化工原料悄然提价,多个化工巨头带头发函涨价。近期陶氏、LG化学、SK三家巨头齐发涨价函,POE(聚烯烃弹性体)涨幅超过1000元/吨。陶氏、LG化学发布公告表示,而近期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了上游市场的波动,7月1日起,亚太地区产品每吨涨价150美元(约1075元/吨);SK称,为保障品质,7月1日起,中国地区POE每吨上调1000元。今年以来,LG化学、陶氏化学等国际企业纷纷上调POE价格,推动国内POE价格被动上涨。


POE供应情况

POE具有极强的技术壁垒,世界产能分布高度集中。目前世界POE生产技术只掌握在4个国家(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的企业手中。POE世界寡头垄断格局极其突出。

2024年,陶氏拥有最大的POE产能,能够生产的牌号有30多种,其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36.6%;其次为埃克森美孚,占总产能的21.4%;位居第三的是LG化学,占总产能的12.9%。

2024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埃克森美孚(美国)、万华化学(中国)、三井(新加坡)、沙比克(韩国)、LG化学(韩国)等。

2024年,中国POE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7.0%,随着后续一批POE工业化装置的建成投产,中国有望摆脱POE依赖进口的局面。

世界来看,POE拟在建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随着国产化技术的突破,以及光伏POE粒子和汽车轻量化需求的增加,POE产能还将保持继续增长。


POE需求情况

微信图片_20250717094035.png

POE性能优异,下游应用广泛,现多用于塑料或高分子增韧材料改性进而用于制作汽车零配件、家电外壳等,以及用做发泡材料、电缆料、光伏封装胶膜等领域。


微信图片_20250717094043.png


聚烯烃弹性体产业链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1、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

微信图片_20250717094049.png

2017-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万辆/年)

改性塑料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分析:PP作为应用最广泛的轻量化材料,通过改性可显著提高耐热稳定性。其典型应用包括车身内装件、通风取暖系统配件等汽车部件。为提升材料性能,常采用POE进行一定比例的共混增韧改性。主流车用改性塑料及其应用领域:1)PP:车身内装件、通风系统配件等;2)POE:作为高效改性剂,显著提升材料韧性和抗冲击性,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保险杠等部件;3)PE聚乙烯:空气导管、储罐等流体输送系统;4)PVC(聚氯乙烯):车内装饰件等非结构部件;5)PS(聚苯乙烯):车用照明器材等光学组件;6)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车身内外装饰件等;7)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车窗玻璃、仪表罩、灯罩等透明部件。


微信图片_20250717094053.png

POE在汽车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CNCIC,民生证券


POE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车用PP增韧改性剂。这种材料兼具塑料的热塑性和橡胶的弹性特性,在PP改性领域具有广泛应用。POE的分子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分子量分布窄,分子链间可形成有效联结点。


2、光伏产业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717094057.png

2017-2024年年均光伏新增装机量(GW)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持续攀升,光伏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不断创新高。在光伏领域,POE是生产光伏封装胶膜的核心材料。POE胶膜以其卓越的耐候性和抗PID(电势诱导衰减)性能,成为光伏组件封装的首选材料,有力推动了POE材料在光伏产业的广泛应用,促使其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微信图片_20250717094102.png

POE在光伏组件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当前市场主流的光伏胶膜可分为四类:透明EVA胶膜、白色EVA胶膜、POE胶膜(包括交联型和非交联型)以及共挤型EPE胶膜。


不同胶膜类型国家标准

微信图片_20250717094106.png

资料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标准,国盛证券研究所


POE胶膜在性能表现上较EVA胶膜具有显著优势。虽然POE胶膜的市场应用时间晚于EVA胶膜,但其在体积电阻率、水汽透过率、耐老化性能以及电势诱导衰减(PID)性能等关键指标上均优于EVA。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的预测数据,未来几年光伏胶膜市场格局将发生明显变化:传统EVA胶膜(包括透明EVA和白色EVA)市场份额将逐步缩减,而POE和EPE胶膜的市场占比将显著提升。具体来看,POE胶膜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POE作为光伏胶膜优势汇总

微信图片_20250717094110.png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POE是非常有前景的光伏胶膜材料。未来几年POE粒子在胶膜中的应用占比预计将持续提升,主要基于以下两个产业驱动因素:(1)电池技术升级需求。N型电池的理论转化效率上限高于P型电池,但其PID效应在受光面更为敏感,需要更高性能的封装材料;(2)组件功率提升要求。随着电池功率增大导致组件发热量增加,对封装材料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竞争格局

从生产工艺角度看,POE主要采用高温溶液聚合工艺(如陶氏Insite溶液聚合)或高压聚合(如埃克森美孚的Exxpol高压聚合)工艺生产。主流企业采用溶液聚合,工艺的核心工与茂金属催化剂高度捆绑,技术专利掌握在陶氏等国际巨头手中,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


国际上POE粒子的生产集中在陶氏化学(最新产能为115万吨,Top1,占比在高峰时超过40%)、埃克森美孚、三井化学、LG化学、SK-SABIC合资企业和北欧化工等六家企业手中(超过全球产能的90%)。


微信图片_20250717094114.png

  • 埃克森美孚于1991年在其BatonRouge工厂工业化生产茂金属聚乙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茂金属催化剂用于工业化生产聚烯烃的公司。采用日本三菱化学高压聚合釜技术和自己专有的Exxpol™茂金属催化剂用于聚乙烯的生产,可满足POP、二元乙丙橡胶、POE、三元乙丙橡胶等多种产品的生产,可以实现灵活切换。埃克森美孚生产的POE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成型和挤塑产品、发泡改性产品等领域。


  • 三井化学于1975年开始生产乙烯基聚合物,商品名为Tafmer™。1997年,公司宣布成功使用茂金属催化剂采用其独有的溶液聚合技术生产聚烯烃。2003年,公司在新加坡新建两条产线用于生产Tafmer™ POP和POE。公司Tafmer™系列产品可作为树脂改良材料应用于保险杠、食品包装薄膜、杯盖材料、滚轴轮滑,也可作为软质成形材料应用于运动鞋中底和无卤电线用盖层材料。


  • LG化学于2005年开始生产茂金属聚乙烯,2008年用自主开发的茂金属催化剂和专有的溶液聚合工艺生产POE和POP,商品名为Lucene™。公司POE产品应用于汽车内外装饰材料及隔音材料。

  • SABIC SK Nexlene是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韩国SK集团于2014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使用SK集团开发的Nexlene™技术生产POP和POE。Nexlene™技术包括了单活性中心茂金属催化剂、聚合工艺和产品技术整套解决方案,是一种茂金属双反应器溶液聚合技术,可以用来生产中密度聚乙烯、LLDPE、POP、POE等产品。产品由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SK集团分别以商品名Frotify™和Solumer™各自销售。


  • 北欧化工公司是世界领先的聚烯烃供应商,2013年收购了DEXPlastomers(荷兰皇家帝斯曼基团和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的合资公司,主要生产乙烯与1-辛烯共聚的POP、POE和LLDPE),从而获得了生产POE/POP的技术,其POE/POP商品名为Queo™。公司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结合帝斯曼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Compact™溶液聚合技术生产POE/POP。


微信图片_20250717094117.png

国内企业来看,贝欧亿科技Betopp™系列聚烯烃弹性体(POE)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溶液聚合工艺生产而成。Betopp™M-PV产品应用于光伏领域,透光率和体积电阻率两项优异的指标为光伏组件的高光电转换效率提供保障;Betopp™M-G产品用于改性材料、电线电缆、鞋材发泡等领域,为抗冲击性能、低收缩性能等应用要求提供优异选择。


万华化学,WANSUPERPOE独特性能:材料密度低,耐候性优异,与聚丙烯材料相容性良好。由其制成的光伏胶膜水汽阻隔率高,耐候性佳,透明性优异且抗PID性能强。主要应用于光伏领域,可显著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及可靠性;与PP的共混改性材料可用于汽车零部件,如保险杠、安全气囊盒、隔音垫等;还可用于鞋材发泡、电线电缆、热熔胶和电缆护套料等领域。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的POE产品,UL0588:密度为0.884g/m³,熔点为66.2℃,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指标水平。在生产过程中,转产时间相比之前缩短近一半,生产工况更加平稳,产品在线质量也更为稳定。



未来发展趋势

(1)性能优化与提升

通过先进的改性技术,POE材料的耐热性、阻燃性和耐老化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将实现显著提升。这种性能增强使其能够适应更严苛的应用环境,满足更高标准的性能要求,从而为POE在高端制造业和新兴技术领域的应用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2)多功能性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POE材料的发展将聚焦两个重要方向:环保特性和多功能性。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重点开发基于生物原料或可降解的POE产品,以降低环境负荷,顺应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在功能拓展方面,通过引入纳米粒子、增强纤维等改性材料,可同步提升POE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赋予其更多功能性特征,从而扩大在建筑、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3)共混改性与复合材料开发

POE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PP)的共混改性将成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这种改性技术不仅能实现材料性能的精准调控,优化生产成本与性能的平衡,更能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体系,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解决方案。


返回列表
相关动态
国产POE突围战打响!化工巨头领涨千元背后,中国产能正破局“卡脖子”
7月,不少化工原料悄然提价,多个化工巨头带头发函涨价。近期陶氏、LG化学、SK三家巨头齐发涨价函,POE(聚烯烃弹性体)涨幅超过1000元/吨。陶氏、LG化学发布公告表示,而近期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了上游市场的波动,7月1日起,亚太地区产品每吨涨价150美元(约1075元/吨);SK称,为保障品质,7月1日起,中国地区POE每吨上调1000元。今年以来,LG化学、陶氏化学等国际企业纷纷上调POE价格,推动国内POE价格被动上涨。
产业研究 | 耐磨、耐腐、低释气!半导体塑料耗材——贯穿半导体制程的隐形守护者
随着现代电子产业的高速应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被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智能穿戴、智能手机、机器人遥控技术、新能源等领域。
告别单打独斗!化工新材料中试平台的运营模式总结和多元共建建议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具有使用价值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进行产业化应用的过程,主要包括技术原理构想、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化发展等四个环节。中试,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环节,为科技成果提供二次开发、试制熟化等服务,是实现成果工程化、产品化、产业化的重要平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试平台的研究及建设工作起步较晚。现阶段,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研发型企业,还普遍存在重研发生产、轻转化应用的现实情况,使我国中试环节薄弱,成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
构筑国家创新高地:欧美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经验对我国的战略启示
本文系统梳理了欧美典型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机制与成果转化路径,旨在为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体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助力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