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产业动态:材料强国正当时!产业创新硕果累累

2025-09-03

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国产新型装备占比创历史新高,其中智能化、体系化、无人装备成为亮点,这些装备的背后离不开材料创新的强力支撑。



今天是2025年9月3日,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举行,国产新型装备以体系化、智能化的姿态亮相北京。材料强则制造强,制造强则国家强。八月的高分子材料产业,正以一场场技术突破与产业合作,向祖国献上最坚实的贺礼。



一、产业链协同创新

1.1 万华化学携手吉利汽车实现车规级光导PC材料国产化突破

827日,万华化学与吉利汽车在万华化学宁波研究院联合发布车规级光导聚碳酸酯(PC)材料合作成果,双方高层共同出席仪式。此次合作标志着万华化学成为首家进入吉利汽车车灯导光级材料核心供应链的中国企业。


微信图片_2025-09-04_155721_405.png


作为车灯核心组件的光学材料,其性能直接决定汽车智能照明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不仅需要具备超高透光性、低雾度、低双折射、耐黄变的光学“硬指标”,更要满足高流动性、高抗冲性、高耐温性的物理“硬要求”。万华化学通过自主研发的界面缩聚光气法工艺,在原料配比、助剂优化及生产工艺等环节取得突破,推出车规级光导PC材料Clarnate® LED1355。该材料针对PC易黄变难点,优化聚合工艺,显著提升了产品纯净度与抗老化性能,在光学特性、加工稳定性及长期耐候性方面均达行业领先水平。


吉利汽车技术团队同步攻克了材料成型工艺难题,通过精密注塑与光学调校技术,成功将该材料应用于极氪、吉利等多款车型灯组设计,打造出融合科技感与东方美学的独特视觉效果。


微信图片_2025-09-04_155727_106.png


此次合作不仅是万华化学自主研发材料的产业化突破,也是吉利国产车灯光导技术的关键突破,更构建了本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新范式。双方合作深度契合吉利“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理念与万华化学“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使命。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创新合作,携手开创中国汽车产业链更美好的明天。


1.2 汉高推出可碱洗分散的PET瓶贴标热熔胶

轻质、坚固、晶莹剔透的PET瓶是饮料行业不可或缺的包装。PET瓶守护着碳酸饮料的气泡、矿泉水的清冽与果汁的芬芳。其成功的秘诀在于:PET是少数几种可实现近乎无限循环利用的塑料之一——前提是所有组件都能协同配合。其中,标签与瓶身粘接使用的胶粘剂将直接影响再生料的品质——任何无法在回收过程中溶解的残留物都会污染PET碎片。汉高推出的全新Technomelt EM 335 RE热熔胶能实现彻底分离。


微信图片_2025-09-04_155730_776.png


在监管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PET正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原材料。根据拟议的欧盟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提案,PET瓶必须设计成易于回收,同时强制规定再生料使用比例:自2025年起一次性PET瓶必须含有至少25%的再生料,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30%。但现状与潜力存在巨大差距:然而,目前的现实与这一潜力相差甚远。尽管欧洲已回收了超过60%PET瓶,但PET价值链每年仍有超过110亿个瓶子未能进入回收循环,而影响材料可回收性的残留物正是主要障碍。


通常用于PET瓶贴标的传统热熔胶在回收过程中难以去除。即使在标准处理流程的热碱浴中,通常也只有12%30%的胶粘剂能够被溶解。这会导致PET碎片出现浑浊泛黄,不仅降低再生品质量,其劣化的阻隔性能也不再适用于食品包装等场景。


汉高的Technomelt EM 335 RE热熔胶专为现代回收工艺需求研发,具备98%的碱液分散去除率,胶体残留可与标签残渣同步分离。该产品不仅回收性能出众,更拥有卓越的加工表现:适用于纸质与塑料标签,每小时可稳定粘接4万个瓶标,110-140°C的低温加工特性既能保护设备又可节能增效。其不含矿物油配方符合食品级标准。Technomelt EM 335 RE热熔胶已获得德国PETCYCLE体系的认可。


1.3 巴斯夫与傅利叶携手开发下一代人形机器人新材料解决方案

818日,巴斯夫发布消息,公司与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傅利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MoU),旨在评估和开发各种机器人应用的新材料解决方案,并共同探索工程塑料、聚氨酯和热塑性聚氨酯在机器人及其部件的应用和开发,并在技术、商业、市场和业务模式上建立合作。


微信图片_2025-09-04_155734_032.png


这是巴斯夫在今年国际橡塑展展示高温尼龙在机器人手臂上的应用以及TPU在工业机器人线缆上的应用后,又一新动向,上一次还是在2017年展示与中科新松合作的工业用协作机器人,采用了巴斯夫Elastollan®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Ultramid®玻纤增强聚酰胺和3D打印聚酰胺-6等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能源成本。


本次合作,也是继固态电池之后,巴斯夫切入的第二个超级热点赛道。


傅利叶成立于2015730日,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以全栈式机器人核心技术为基础,开发了上肢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多款医疗康复产品,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是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傅利叶靠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起家,2024年,康复机器人业务实现同比127%的高速增长,订单已排至2025年底。今年,公司把康养作为布局具身智能的场景锚点。近日,傅利叶正式发布首款主打交互陪伴、具备“可触摸”特性的全尺寸人形Care-bot GR-3。作为GRx系列第三代智能人形机器人,GR-3通过柔肤软包覆材设计与全感交互系统,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边界,让“有温度的科技陪伴”从概念逐渐走向现实。


据悉,本次合作签约是由巴斯夫集团旗下风险投资部门(BASF Venture Capital,以下简称 BVC)发起和推动,是该部门在中国发起的首个机器人行业合作。不排除未来可能投资的可能性。


1.4 阿科力与大诚高新材料达成COC首批购销合作

无锡阿科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无锡大诚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近日签署《环烯烃聚合物(COC)购销合同》,标志着国产高端光学材料正式进入商业化供应阶段。根据协议,阿科力将向大诚高新材料提供医药级COC粒料,合同金额260万元,计划于20259月至12月分批交付。这一合作不仅验证了阿科力COC技术的成熟度,也为国内医药包装材料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


微信图片_2025-09-04_155737_319.png


技术突破:九年攻坚打破国外垄断

阿科力自2014年起布局COC研发,历经小试、中试到千吨级产线建设,终于在20249月完成试生产,成为国内首家实现COC量产的上市公司。其COC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连续溶液聚合工艺,突破了环烯烃单体合成与共聚技术两大瓶颈,产品透光率达91%以上,双折射率低于0.001,关键指标媲美日本瑞翁、三井化学等国际巨头。


此次供应大诚高新的医药级COC粒料,将用于生产预灌封注射器、药用容器等高端医疗包装。相比传统玻璃材质,COC材料具有重量轻、耐低温、水蒸气阻隔性优异等特性,特别适用于生物制剂、mRNA疫苗等敏感药物的存储与运输。


产业协同: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闭环

大诚高新材料作为大燕科技旗下企业,深耕医药包装领域多年,其环烯烃共聚物西林瓶中试平台已于2023年投产。此次合作中,大诚高新将利用阿科力的COC原料,开发新一代医用包装材料,目标在2026年前实现年产5000万支预灌封注射器的产能。


市场机遇:百亿级蓝海待开拓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2025年全球COC/COP市场规模预计突破百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其中,中国需求占比超30%,但国产化率不足5%




二、技术突破与产能布局

2.1 年产4万吨!金发科技生物基高温尼龙项目启动

202586日,珠海万通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生物基高温尼龙(一期)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


据悉,一期项目生产规模8000/年,主要产品包括生物基高温尼龙PA10T/1012PA1012PAMACM12等,建设内容包括反应釜、容器、泵组、反应加热系统、物料成型系统、换热器等生产设施,以及导热油炉、空压机、循环水系统等辅助设施,用地面积19523.91平方米,建筑面积18212.76平方米。


项目地点位于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石化九路177号内。


珠海万通特种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是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510月,提供全面的特种工程塑料解决方案。公司现有工程年生产规模为:5000+6000吨耐高温尼龙树脂PA10T4000吨耐高温尼龙树脂PA6T3000+1500+5000吨高温聚酯树脂、2637.7+1319+4392.5吨醋酸,14000PA10T复合材料、6000LCP高温聚酯复合材料、6000吨聚芳醚砜树脂项目、1925吨工业盐、2000吨聚苯乙烯树脂、1000吨聚酰亚胺树脂。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家电、照明、通讯设备、水暖、航空、军工等领域。


2.2 国产首条8.7米宽幅BOPP合成纸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线交付验收

819日,由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桂林电科院”)下属桂林格莱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首条8.7米幅宽BOPP合成纸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线,在江西和烁丰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江西和烁丰”)正式交付验收。


桂林电科院作为国内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线的单位之一,充分发挥自身在薄膜拉伸装备领域六十余年的技术积淀,组建跨学科研发团队,精准把握江西和烁丰提出的各项工艺参数与设备性能指标,攻克高端薄膜温度场精准控制、高速稳定运行等技术难题,使国产首条8.7米幅宽BOPP合成纸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线正式投入商业化生产。目前,该生产线运行状态稳定,正以高效、智能的运作模式持续稳定量产优质薄膜产品。


2.3 投资十亿,山西华阳建成国内首条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示范线

810日,山西华阳碳材科技有限公司投建的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一期200/年示范项目,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新材料产业孵化园圆满竣工,主要生产T800T100012K碳纤维,采用DMSO一步法合成技术和国内领先的干喷湿纺工艺体系。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200/年示范项目,土建与工艺设备总投资接近10亿元,占地约116亩。


微信图片_2025-09-04_155751_102.png


作为国内首条千吨级高性能碳纤维示范生产线,该项目聚焦T800T100012K碳纤维的量产能力建设,核心技术亮点显著。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DMSO一步法合成技术与国内自主研发的干喷湿纺工艺体系,从原料聚合到纤维成型实现全流程技术可控。这类高性能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等特性,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神经材料,长期以来我国在高端碳纤维领域依赖进口,该项目的建成量产将填补国内相关领域产业化空白,推动关键材料自主可控。


据预测,2025年中国碳纤维产能将达到150800吨。而20年前,中国碳纤维市场需求量仅约为25000吨。未来,随着风力发电市场的高需求,或仍将以近3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上述项目主要生产的T800T100012K碳纤维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汽车、电子设备等领域。尤其是T1000级碳纤维,国外能够提供T1000级碳纤维的仅有日本东丽、美国Hexcel和韩国晓星三家公司。可见,该项目的建成量产对于攻克我国新材料领域卡脖子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有重大战略意义。


2.4 上海有机所乙烯聚合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成套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5815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4万吨/年连续法工艺在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顺利打通全流程,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这是继联泓(山东)化学有限公司2万吨/年连续装置、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10万吨/年连续装置顺利开工运行后,上海有机所与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合作成功完成的又一套工艺包技术许可实施。


微信图片_2025-09-04_155758_860.png


上海有机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勇团队20多年来深耕UHMWPE催化技术研究,在新型高效催化剂、聚合反应工程工艺控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基础,所开发的UHMWPE树脂具有极低支化度、低缠结、易加工等特点。该研究结合了上海有机所本部、金山基地、和宁波分部的功能优势,实现基础研究的逐级放大和应用,团队开发的医用级UHMWPE过滤专用树脂在疫情期间顺利实现进口树脂替代,为满足国内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信图片_2025-09-04_155802_643.png


基于前期针对UHMWPE树脂制备及应用的大量研究,上海有机所和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的研发团队针对生产技术展开联合攻关,成功开发完成万吨级的连续法於浆聚合工艺包,至今已许可六套,三套已经成功开车运行。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的项目资助。



三、创新平台与资本助力

3.1 上海11家新材料中试基地获批

826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消息,上海市经信委等七部门联合公告设立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等11家新材料中试基地,其中8家涉及化工新材料。


具体包括:

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中试基地主要提供电子化学品、生物制造、绿色化工等领域中试服务;

上海高性能树脂新材料中试基地侧重航空级特种树脂、预浸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电子胶黏剂中试孵化;

上海巢登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侧重微反应连续流工艺开发、特种化学品中试转化;

上海金山新材料孵化器中试基地主要提供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特种有机硅、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中试服务;

上海博康化学有限公司信息化学品中试基聚焦光刻胶原料及树脂中试转化;

上海试四特种功能材料中试基地侧重提供特种聚酰亚胺、电子级树脂、新材料单体连续流工艺中试服务;

上海生物制造生物基新材料中试基地侧重于重组多肽生物制造、发酵工艺中试放大等中试服务;

叶心集团新材料中试基地(上海)主要提供高端胶膜成型技术、复合材料粘结技术等材料加工成型中试服务。


上海市新材料中试基地名单(第一批)

微信图片_2025-09-04_155812_355.png


3.2 「中科科乐」,A轮融资超3亿元,招商局创投、TCL创投参与投资

合肥中科科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科乐”)完成逾3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招商局创投、TCL创投联合领投,海螺私募、合肥创新投、合肥国投、钧山资本和瑞兴参与投资,老股东架桥资本、东方嘉富持续追加投资。融资主要用于更大规模推广EPOE技术,建设催化剂二期以及高端聚烯烃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落地。


微信图片_2025-09-04_155818_240.png 微信图片_2025-09-04_155821_799.png


中科科乐成立于2022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陈昶乐发起设立,聚焦聚烯烃领域的研究与技术产业化,产品涉及聚烯烃弹性体、光伏封装材料、环烯烃共聚物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领域。陈昶乐教授在高端聚烯烃领域深耕18年,核心团队在高端催化剂研发、聚烯烃聚合及改性技术、工艺放大领域积累深厚,致力于突破海外技术封锁,实现高精尖聚烯烃工艺国产替代。


下游需求方面,新能源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力产业升级的代表,在光伏领域,随着N型电池市占率提升,POE粒子作为光伏胶膜优质材料的替代性需求明确。因此光伏等下游新型且我国优势产业的驱动下,有望带动国内化工厂商打开国产替代的新局面。


基于完全原创的镍基催化剂技术,中科科乐开创突破性的E-POE(乙烯基-聚烯烃弹性体)工艺,仅以乙烯作为单一原料,使用国产化助剂、常规的聚合装置及工艺即可实现POE的制备。E-POE生产成本远低于传统乙烯与α-烯烃聚合路线,且在产品性能层面已经过众多光伏胶膜厂、汽车改性材料厂等验证测试,各项指标与主流进口产品相当甚至更优。不仅可以实现POE产品的国产替代,更有望实现换道超车。


除此之外,公司掌握高端化学新材料最核心的催化剂技术,经过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聚烯烃等材料的高值化生产。除了聚烯烃弹性体之外,公司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环烯烃共聚物等高端聚烯烃材料领域均有先进的催化剂和技术储备,为后续十万吨及百万吨高端聚烯烃产业化的布局提供技术支持。


3.3 宇田新材完成A轮融资

宇田新材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材料研发与应用的创新型企业,主要以PPSPENLCPETFE等材料为基础,结合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与先进成型工艺,为客户提供包括改性材料、注塑制品及薄膜制品在内的高品质定制化产品。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已获得业内广泛认可。近日,宇田新材顺利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博中私募基金,标志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首次重要突破。此次融资将助力企业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优化生产工艺,拓展在高端材料领域的市场布局。


从阅兵场上的大国重器到民生日常的智能精品,材料创新无处不在。材料产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石,正以坚实的创新步伐支撑着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

产业投资
获得融资
技术供应
技术服务
项目入孵
定制场地


微信图片_2025-08-29_145135_875.jpg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