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产业动态:金发科技多个特种工程塑料投产、英伟达独家选定东材、央企开放134个中试平台

2025-10-09


9月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在政策引领、资本赋能与技术突破的多重驱动下,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与战略纵深。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系列稳增长与中试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为产业高端化与绿色化指明方向;龙头企业融资扩产、新品上市、攻克“卡脖子”难题,在特种工程塑料、电子树脂、风电材料等领域实现跨越;央企更开放134个中试验证平台,构建协同创新生态。这一切,正加速推动高分子材料产业向“自主可控、高端供给、绿色循环”迈进,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注入强劲动能。




一、尖端突破——从“卡脖子”到“砍绳子”


1. 硬核突围!东材科技M9树脂通过英伟达最严测试,成全球独家供应商

东材科技(601208sh.)凭借一款M9树脂,成功打破国际垄断,成为英伟达 GB300 芯片封装树脂的全球独家供应商,不仅为中国在 AI 高端材料领域赢得话语权,更以技术创新为支点,撬动了全球AI芯片材料的竞争格局。


芯片运行时的带宽、散热、信号损耗等问题愈发突出,对封装树脂的性能提出了严苛要求。20258月,东材科技的M9树脂迎来关键考验 —— 英伟达A100级测试。这场测试覆盖了封装树脂的6项核心指标:


DF (介电损耗因子,直接影响信号传输效率)

热稳定性(决定芯片在高温环境下的运行寿命)

耐湿性、机械强度、绝缘性能、加工适配性。


测试结果显示,M9树脂的DF值低至行业罕见水平,热稳定性在150℃高温下仍能保持性能稳定,6项指标整体超越国际行业标杆20%。这一成绩不仅让东材科技通过英伟达的严苛认证,更使其成为GB300芯片封装树脂的全球唯一供应商。


在拿下GB300独家供应权后,东材科技为深度绑定英伟达未来的 Blackwell Ultra 架构(预计2026年推出,算力将较当前提升5),公司已与英伟达启动联合研发,推出适配该架构的新一代树脂产品 —— 10树脂。


据悉,目前,马10树脂已完成实验室阶段研发,其DF值进一步降至3%,较M9树脂再降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信号传输损耗将减少40%,能更好地满足 Blackwell Ultra 架构对超高速带宽的需求。


828日公司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4.31亿元,同比增长 17.57%;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19.09%。看似平稳的增长背后,是高端材料业务的 “爆发式增长:高速数据材料的上半年营收接近去年全年。


东材科技的产能规划:


微信图片_2025-10-13_145623_659.png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边缘计算、智能驾驶等领域对算力需求的急剧增长,硬件性能的迭代速度显著加快,这对印刷电路板(PCB)的介电性能及信号传输效率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为满足这些需求,高性能覆铜板作为关键硬件载体,必须能够应对高输入/输出(I/O)工作负载。


鉴于此,国内相关企业正加速在中高端领域(如高密度互联(HDI)板、集成电路(IC)载板等)的产能布局,并积极寻求与国内电子级树脂供应商的合作,共同研发具备高频、高速、高耐热性、高导热性及高可靠性等特性的新型高性能材料解决方案。高频高速树脂是一类具有卓越电性能的材料,其特点包括低介电常数(Dk)和低介电损耗(Df)等,这些特性使其能够满足高频、高速信号传输的严苛要求,从而成为制造高性能PCB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


中国电子树脂产业化进程起步较晚,当前在供给结构上呈现出以基础液态环氧树脂产能为主导的特点,而高品质的特种电子树脂,特别是能够满足下游PCB行业在绿色环保(如无铅无卤)、轻薄化、高速高频等关键领域需求的特种电子树脂,供应量相对较少。尽管如此,在高频高速树脂领域,中国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产能优势。


全球范围内,高频高速树脂主要供应商为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旭化成、大金、KI化学、大和化成、杜邦、SABIC等。国内供应商包括: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圣泉集团、宏昌电子等企业。


2. 押注下一代硬件!金发科技620亿市值背后的材料“竞赛”

金发科技股价912日成功突破500亿大关后,918日再次涨停,一度突破620亿。截至924日,总市值541亿元。


919日的业绩说明会上,金发科技回复了关于目前拥有的特种工程塑料产能、扩产的规划以及未来产业的布局情况等问题:特种工程塑料方面,目前公司拥有总产能近3.4万吨,涵盖高温尼龙2.1万吨、LCP 0.6万吨、PPSU 0.66万吨。


2025年上半年主要产品销量1.48万吨,同比增长60.87%,其中高性能LCP材料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比增长98.94%。其1.5万吨/LCP合成树脂项目首期5000/年装置已完成机电安装,即将投产;4万吨/年透明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等特种聚酰胺项目已启动,其中,首期8000/年产能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投产;千吨级聚酰亚胺项目机电安装进行中,计划于2025年底投产;5万吨/年特种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工厂已开始土建,其中,首期1.5万吨/年产能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度投产。


对于未来的规划,金发科技表示:


改性塑料板块:公司将全面冲刺“333”目标,即全球改性塑料销售总量突破300万吨,全球工程塑料销量占比达到30%,世界500强企业客户占比超过30%。同时,公司将加快海外基地建设,提升海外本土化运营能力。


新材料板块:公司将深化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加速生物基项目投产,并积极推动下游绿色新应用落地。特种工程塑料方面,公司将深耕电子连接器、LED照明和显示、汽车零部件等传统应用领域,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高频通讯、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深度拓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方面,公司将积极拓展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周边及无人机等行业的应用研究。


医疗健康板块:公司将继续推动手套、口罩等医疗耗材业务和工业防护业务发展,加大生物材料医疗应用研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绿色石化板块:公司将持续推进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强化产业链一体化协同,优化产品质量,深化与头部客户的战略合作,持续提升管理效益。


在高科技电子产品、大数据服务、机器人产品等新兴领域,金发科技已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材料的合作研发,部分客户已进入批量供货阶段;同时,公司正与多家潜在客户推进深度联合开发项目,成果有望在后续逐步落地。


其研发的耐电子氟化液无卤阻燃半芳香聚酰胺,广泛应用于浸没式冷却服务器用存储连接器,实现12800MT/s高速数据传输;研发的新一代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LCP,大批量应用于AI服务器用高速连接器,传输速率高达224Gbps,研发的超耐温、耐疲劳、耐磨PPA,解决了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长期使用性的问题,在行业获得应用。


在海外布局方面,目前金发科技在全球已拥有美国、欧洲、印度、马来西亚、越南等多个海外生产基地,并正在积极推进墨西哥、波兰等基地的改性塑料项目建设工作。公司计划加快波兰、墨西哥海外基地的产能建设,以充分发挥公司在改性塑料领域积累的成熟经验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制高点,并持续提升全球产能布局。




二、绿色转型——资本的“绿色偏好”


“双碳”目标下,资本的流向与技术的创新共同指向了材料的绿色与循环。


1. 资本重仓“超材料”!青昀新材获数亿融资,鲲纶剑指国际巨头

917日,青昀新材宣布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禾璞华领投,各产业资本持续加注。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新一代鲲纶超材料研发、全球化产能扩张及产业链生态建设。


微信图片_2025-10-13_145630_309.png 

在自主产权方面,青昀新材表示,已实现超材料从原料配方、核心设备到生产工艺的全链条自主可控。


据了解,该企业累计申请专利150件,目前已经获得60件发明专利的授权。其核心产品“鲲纶™HYPAK™”已通过欧盟RoHS/REACH、美国FDA等多个认证,其中,自主研发的鲲纶™材料,纤维细度达到同类竞品的1/3


鲲纶™是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经溶剂纺丝(也称闪蒸纺或闪纺法)后成型的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建筑围护、个人防护、医疗包装等领域。最早由杜邦公司科学家 Dr. White 1955年发明,并于1967年商业销售。


2. 酶法回收颠覆传统!源天生物一年三轮融资,PET降解从300年缩至8小时

2025924日消息,近日,英诺天使基金天使轮项目、废弃PET塑料生物酶法再生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公司源天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天创资本独家投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5000吨产线全面建设与10万吨产线规划布局,加速实现生物酶法再生材料的规模化量产。


源天生物成立于202210月,是一家主要从事塑料PET酶法再生技术及商业化应用的生物科技公司。自去年8月以来,源天生物在短短一年内已接连完成三轮融资。


源天生物自主研发的PET降解酶YTZYME™,实现了废弃PET自然降解300工业降解8小时的效率提升,突破了混纺再生技术难题,可精准降解涤棉、涤氨等复杂混纺面料中的PET组分,原料适应性极强。为传统石油工艺生产PTAPET提供了新的绿色替代方案,推动整个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据悉,基于PET酶法再生的成功经验,源天生物正构建「塑料再生技术矩阵」,拓展从PETPA6的多塑料再生体系。近期,源天生物在聚酰胺6PA6)生物法回收上的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生物酶法为PA6材料的循环利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和环保特性,为纺织、汽车、电子等行业的PA6材料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英诺天使基金表示:“PET塑料自然降解需要数百年,rPET技术可以实现PET的绿色循环。源天生物原创rPET酶,实现高效快速降解,近千吨中试线投产,5000吨产线建设,已给多家海外巨头及上市公司供样。同时源天生物打造了塑料再生技术平台,拓展从PETPA6的多塑料再生体系。英诺见证了源天从实验室到中试线再到规模化产线的飞跃,相信在尤博带领下,源天生物会成长为绿色循环材料龙头。


天创资本程伟表示,rbPET市场空间巨大且刚需明显,源天生物的生物酶法路线在兼具原料范围广、工艺路线优、回收率高、产品性能优等特点的同时极具成本优势。天创资本长期布局新材料赛道,希望通过本次投资加速企业产能布局及新品研发,助力源天生物成为全球绿色循环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


3. 风电材料龙头道生天合上市,募资超7成押注新能源胶粘剂

929日,风电树脂材料龙头道生天合企业正式开启申购,发行价为5.98/股,发行市盈率为29.05倍,计划登陆沪市主板。


本次IPO募资总额为70,570.20万元,其中拟投资55,855.00万元(占募资总额80.5%)用于年产5.6万吨新能源及动力电池用等高端胶粘剂、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系统项目,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系统年产能为 1.90 万吨,动力电池用等高端胶粘剂年产能为3.70万吨,主要运用于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高新领域。



微信图片_2025-10-13_145639_227.png


资料显示,道生天合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上海,最初以进口风电叶片材料代理销售业务起步,后向自主研发生产商战略转型,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产品围绕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有机硅等高性能热固性树脂材料,形成了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用树脂和新能源汽车及工业胶粘剂三大系列产品,主要用于风电、新能源汽车、储能、氢能等新能源领域,以及航空、油气开采、电力、模具制造等领域。


道生天合是当前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生产企业之一。2024 年道生天合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系列” 销量14.31万吨,风电叶片用结构胶销量1.52 万吨。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2022—2024年公司连续三年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系列销量位居全球第一,2022—2024年公司风电叶片用结构胶销量位居国内第二、全球第三。同时,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向国际风电整机巨头维斯塔斯同时供应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和结构胶的中资企业。

原材料方面,公司产品所需主要为环氧树脂,此外还包括固化剂、多元醇、芯材原材等,供应商包括扬农化工、巨化股份、赢创化学、巴斯夫、长春化工等。

客户方面,在风电领域,公司基本覆盖了国内主要风机叶片生产企业,包括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中国海装、运达风电、上海电气、维斯塔斯、恩德集团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其胶粘剂产品广泛配套比亚迪、广汽、吉利、泰科电子、蜂巢能源、国轩高科、远景能源、博瑞电力和赣锋集团等三电系统企业;在新型复合材料领域,其树脂产品已为重庆风渡、中复碳芯、北玻院、天顺风电、泰山玻纤、吉林化纤、海源复材、宁德康本及振石集团等客户提供配套。




三、生态构建——告别企业单打独斗


产业的竞争,已从企业间的“单打独斗”,升级为产业链与创新生态的“集团军作战”


1. 国家队出手!央企集中开放134个中试平台,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

国务院国资委917日正式发布《中央企业中试验证平台对外开放服务手册(2025年版)》,推动中央企业中试验证服务共用共享。


手册共对外开放中试验证平台134个、服务项目291项,覆盖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制造工程、信息网络、先进材料、生命健康、绿色环保、公共安全等产业技术领域,提供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验证、小批量试制、性能评价等方面能力。



涉及到石油和化工领域的平台包括:

航天动力节能环保技术中试验证平台

氢液化装备中试验证平台物探技术中试验证平台

钻井工程技术中试验证平台

三次采油先导中试验证平台

稠油开采先导中试验证平台

长输油气管道中试验证平台

加氢催化剂与工艺工程中试验证平台

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制备工艺中试验证平台

化工催化剂制备工艺及性能评价中试验证平台

苯加氢均相催化剂制备及评价中试验证平台

二元醇催化剂与工艺工程中试验证平台

高分子材料改性加工中试验证平台

加氢和临氢催化剂中试验证平台

聚乙烯(淤浆)催化剂与工艺工程中试验证平台

聚烯烃催化剂与工艺工程中试验证平台

石油工程井下工具及油田化学助剂中试验证平台

石油炼制中试验证平台

石油化工阻火阻爆中试验证平台

钻采新工具新工艺中试验证平台

化工与新材料中试验证平台

油气储运设备设施失效控制(管道运输)中试验证平台

低温法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COAP)中试验证平台

低温法污染物与CO₂协同脱除技术(COAP+)中试验证平台

循环流化床中试验证平台

烟气脱硝催化剂中试验证平台

万吨级燃煤燃气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中试验证平台

SCR脱硝催化剂中试验证平台

千吨级化学吸收法碳捕集中试验证平台

10吨/年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中试验证平台

50吨/年CO₂电解制合成气中试验证平台

碳基燃料清洁高效低碳转化利用技术中试验证平台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中试验证平台

负极材料中试验证平台碳纳米管中试验证平台

特种炭黑中试验证平台(后加工技术)

炼油加氢催化剂中试验证平台

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中试验证平台

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电池制备中试验证平台

纤维新材料中试验证平台

化学原料药与口服固体制剂中试验证平台

优特级酒精中试验证平台

精细化工连续流工艺装备中试验证平台碳捕集技术中试验证平台

化工新材料聚合及加氢技术中试验证平台

化学原料药公斤级中试验证平台

食品生物制造中试验证平台

表面活性剂技术中试验证平台

大型碱性电解水制氢机组稳暂态特性中试验证平台

据悉,中央企业通过发布行业资质、能力参数、联系方式等信息,更好对接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中试需求,带动全社会创新主体共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2. 地方发力!江西出台中试方案,真金白银打造创新“加速器”

近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5部门公布了《江西省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支撑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试平台。



微信图片_2025-10-13_145646_218.png

方案设置了未来三年中试平台发展目标:2025年建立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储备库,在重点领域培育储备50个制造业中试平台。到2026年,建成10家左右服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其中2-3家达到国内行业标杆水平。到2027,实现中试服务能力对全省重点制造业领域全覆盖  ,争创5家左右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方案重点围绕十二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六大重点制造业产业集群,六大未来产业领域加快培育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根据建设主体不同,规划了企业主导型、政府园区主导型和研发机构主导型中试平台三条各具特色的中试平台建设路径,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方案明确要求提升六种关键中试服务能力,构建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新产品生产验证确保新产品能从试制顺利过渡到批量生产;生产工艺参数优化聚焦寻找最优生产参数,提升产品质量与效率;技术研发转化孵化为实验室科技成果提供技术熟化、验证  、孵化和商业化一站式服务;小批量试生产可满足市场推广、客户送样等前期试产需求;仪器设备共享,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设备应用验证为首台套装备、新软件提供真实场景测试。


江西省将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中试平台建设。对由企业牵头建设的省级中试平台,重点支持其中试能力提升,对新投入使用的中试设备给予不超过设备总价30%的资金支持,单次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于升级为国家级中试平台的,给予每个不超过10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


3. 政策定调!七部门发布石化稳增长方案,高端化、绿色化是唯一路径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精细化延伸、数字赋能和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明显,化工园区由规范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微信图片_2025-10-13_145655_145.png


其中提出,增强高端化供给。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需求,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布局高端精细化学品等石化化工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中试平台、数据资源节点,持续发挥新材料生产应用验证、测试评价等重点平台作用,用好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机制,推动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涂料、染料、农药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产品提质升级,引导上下游企业建立协同机制,提升产品性能和应用水平,由销售产品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型。其中提出,科学调控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重大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布局引导,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防范煤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风险。石化领域严格执行新建炼油项目产能减量置换要求,重点支持石化老旧装置改造、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以及现有炼化企业“减油增化”项目;现代煤化工领域重点依托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地区,适度布局煤制油气、煤制化学品项目,开展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先进材料、技术装备、工业操作系统等产业化应用示范,以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工程示范。加快天然气提氦、海水提钾等项目实施。其中提出,促进供需提质。组织石化化工产品供需对接活动,推动合成树脂、涂料、轮胎等生产企业与建筑、汽车、船舶等下游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传统领域供需适配性。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积极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开展非粮生物基材料典型案例征集推广,推进绿氨、绿醇在船用燃料市场应用,加快完善绿色产品认证。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强标准认证衔接,加大内外贸一体化信用保险承保支持力度,帮助外贸产品拓展国内市场。



四、结语


9月的产业图景清晰地显示,中国高分子材料产业正在三条战线上同步推进一场深刻的转型升级:在尖端市场实现技术突破与客户认证;在发展模式上转向绿色循环与资本赋能;在创新体系上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对于身处其中的每一位从业者而言,看清这三条主线,或许就能在产业的波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与机遇。


产业投资
获得融资
技术供应
技术服务
项目入孵
定制场地


微信图片_2025-09-22_141137_324.png


返回列表
相关动态
9月产业动态:金发科技多个特种工程塑料投产、英伟达独家选定东材、央企开放134个中试平台
9月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在政策引领、资本赋能与技术突破的多重驱动下,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与战略纵深。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系列稳增长与中试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为产业高端化与绿色化指明方向;龙头企业融资扩产、新品上市、攻克“卡脖子”难题,在特种工程塑料、电子树脂、风电材料等领域实现跨越;央企更开放134个中试验证平台,构建协同创新生态。这一切,正加速推动高分子材料产业向“自主可控、高端供给、绿色循环”迈进,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注入强劲动能。
会议通知 | 2025极端环境防护材料会议暨产业展览会
空天、核电、油气、船舶装备长期服役于高辐射、强腐蚀、超低温、高压等极端环境,材料失效风险直接关乎工程安全与产业升级。例如,高超音速飞行翼传统材料已逼近耐温极限,仍难兼顾抗氧化、抗热震与减重,核电站乏燃料容器需同时抵御辐射与 - 196℃低温,深海油气管材面临万米水压与腐蚀耦合作用,极地船舶则需应对 - 60℃极寒与冰层冲击。基于此,本次以 “技术对接、产业协同、标准共建” 为核心,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聚焦空天、核电、油气、船舶极端环境防护材料的创新应用,搭建 “需求 - 技术 - 市场” 闭环对接平台,推动关键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落地。
产业研究 | 新型显示高分子材料突围:OLED加速渗透,柔性PI国产替代破局(附:PDF)
新型显示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型显示产业作为信息交互的重要端口,已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性支柱产业。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示!中石化、金发科技、比亚迪等高分子材料产业链上企业初评获奖
2025年9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官网发布公告,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结束,共有6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3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通过初评。
在线留言
ONLINE MESSAGE
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回复您。